皇极殿内除了有文武百官外,在大殿角落四周还安排了有多名站岗的侍卫。他们的任务便是维持现场的安全,倘若殿内出现了状况,他们可以第一时间上前护驾。
这些侍卫当然都是刘炎的人,倘若情势失控,刘炎便会给他们下令,让他们强行接管皇极殿。“接管”的含义就有软禁皇帝和大臣,必要时甚至可以抹杀他们,重建秩序。
这就是刘炎的杀手锏。
眼下的局势已经在他失控的边缘,他正盘算着是否现在就动手。
“燕王想要说什么?”刘天赐问,声音已没有了之前的镇定和从容。
刘业道:“皇上,大梁经反王之乱,已经是满目苍夷,民不聊生。反王虽得以平定,但北辽依旧虎视眈眈。如今朝廷的当务之急是让百姓们修生养息,恢复大梁的元气,而不是在这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皇上,您登基伊始,正当借此机会大展身手,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他们迎来了一位贤明之君;让外国看到大梁在您的治理下兴盛不衰;让您的名字在青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刘天赐听了这这样一番话,胸中不禁涌起一腔热血。原来刘业并不是要与他为敌,而是劝他做一位明君。
刘炎听了这样的话,只觉得莫名其妙。仔细分析,刘业的这一番话并没有针对他的意思。这是为什么?他想不明白。
就在这时,仪鸾司的细柳卫们拥护着已经成了太上皇的刘显走了进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刘显的身上,大臣们亦纷纷行礼,“参见皇上”的口语这次改成了“参见太上皇”。
刘天赐知道自己是硬抢下了皇位,如今见到刘显,不免有些心虚,让他坐立不安。
刘显巡视着下跪的文武百官,再想到今日之后就无法在接受他们如此整齐的朝拜,心里不禁感到悲凉。
“众爱卿平身。”
“谢太上皇。”
大臣们站起来后,刘显转过身,目光落在了仍坐在龙椅上的刘天赐身上。
刘天赐面露慌张之色,正要站起来时,刘显向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刘天赐只好又坐了下来。
刘显面露微笑,点点头说:“嗯,是个皇帝的样子。”
刘天赐心里一惊,这个“惊”,当然是惊喜。看来,父皇也承认了我这个皇帝。
“朕本不想过来的,但是宫里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朕有些话不吐不快。”刘显脸色严肃,大殿内沉静了下来,只有刘显的声音在殿内回响。
“今日这宫里发生的事情,朕想就此结束。御城王,你以为如何?”
刘炎道:“皇上的是认为臣做错了吗?”
刘显含笑说道:“御城王深谋远虑,怎么会做错呢。”
之前他还痛恨刘炎夺权,而今又是陪笑脸又是称赞,刘炎认为他和刘业必然串通一气了。
“朕的确不是个好皇帝。”刘显叹息道,“让太子即位,或许是朕至今为止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因此,朕只想让这件事情延续下去。皇儿登基即位,大赦天下,燕王和宣后的欺君之罪也就免了吧。御城王依旧是当朝太宰,领尚书事,各位臣工亦当恪尽职守,尽忠效力,一同振兴大梁,青史留名。”
听完刘显的这一番肺腑之言,有几名大臣已感动得热泪盈眶,并跪在了地上,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力辅佐太子。
其他大臣见了,也跟着跪了下来,表示忠心。仅有刘盛及其亲信仍然站着,但处境是十分的尴尬。站也不是,跪也不行。
“文正侯,你对朕的话还有什么补充吗?”刘显问。
“没、没有……”刘盛讷讷地答道。然后也跪了下来。他的亲信大臣也跟着跪了下来。
刘显又对刘炎道:“御城王,你觉得朕的提议如何?”
刘炎似乎明白了:刘显充当了一个和事佬,想要平息今日的纷争。如果今日的纷争到此为止,那么他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为此,他不得不斟酌一下。
他得到的是御城王的身份,以及扶持了刘天赐登基。但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他只在乎自己是否已经胜了燕王。
在他看来,刘业的结果是死路一条,就连卫玲珑也是。但如果接受了刘显的提出的意见,那就意味着他失败了。
他不想失败,谋划了这么久,布置了这么多局,失败不就意味着他费尽心机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这会让上官华裳怎么看他,让父王的在天之灵如何看待?
若不接受刘显的提议,会有什么后果呢?刘显提出这样的请求,分明就是一种示弱,不接受的话,他也无可奈何吧。
刘炎不经意地看了刘业一眼,只见刘业面色平静,胸有成竹。他又想到以刘业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更不打没有准备的仗。没错,刘业一定已经有所准备!
认定了这一点,刘炎又在想刘业的准备是什么。
这时,或是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