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月如玉盘。
卫玲珑站在阁楼前,望月遥思。
“主子都站了一个时辰了,要不要劝劝?”
不远处,明月小声问着书雪。
书雪也担心卫玲珑累着,但没有劝说的意思。作为卫玲珑的贴身侍婢,她知道主子更需要什么。
“主子这次出行,有说带你去么?”明月又问。
书雪没有回答,情绪有些低落。
明月看出来了,书雪和她们一样都要留在宫中。
“其实我倒是愿意跟着主子出去,”明月将声音压得更低了,“你知道么,每次主子外出,咱们这些慈宁宫的人日子都不会好过……”
明月去了解过,卫玲珑在离宫之后,宫中一旦发生变故,卫玲珑的人就会受到各种迫害。
“别胡说八道。”书雪怒了,一时间忘记了控制说话的音量。
卫玲珑听到声音转过身来,两人慌忙低下了头。
“明月,把所有人都找来。”
明月不知太后为何要在这么晚了还要召集所有人,也不敢问,应了一声“是”便离去了。
“太后,您这回出行,奴婢可以跟随么?”犹豫许久好,书雪鼓起勇气问道。
卫玲珑没有回答,这让书雪多少有点失落。
不多时,明月将鞠画、温雨、李申、敏儿等人都找了过来。
人都到齐了,卫玲珑说道:“哀家此行有千里之遥,这一去恐怕要一二载,哀家不在时,你们留在慈宁也无用处。哀家已经吩咐了吴公公在宫外为你们安排了出去,待明日之后,便随吴公公出宫吧。”
众人中只有李申处变不惊,其他人都有些惶惶不安。
“主子,奴婢不想出宫,奴婢愿一直追随主子!”书雪急忙说道。
卫玲珑道:“等哀家活着回来,你们若是还愿意进宫的话,那时候再聚也不迟。”
“主子……”
纵然不舍,但书雪他们都知道卫玲珑说一不二,也就只能谢恩接受。
卫玲珑此时也乏了,便返回寝阁休息。
翌日。
天空中飘起了雨。
卫玲珑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行程,在早朝进行的时候,她已坐进了马车,在二十名仪鸾司侍卫以及一百余虎贲禁军的护卫下,徐徐离开了京城。
朝堂上,刘天琪与众大臣聊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小事根本不足以拿到朝堂上来说。姚为正等大臣原本计划了在廷议结束后就去送别太后,现在看来,刘天琪是识破了他们的计划,故意找话题留着他们。直到他估摸着卫玲珑已经出了城,走得远了,方才退朝。
卫玲珑赶路前往魏国,一路上都有各地衙门照应,因此未曾耽误行程。怪就怪在,各地衙门的官员相见她一面简直是难如登天。
“太后车马劳顿,已经乏了,有什么事情就告诉我吧。”这几句,李申反复对不少官员说过,但真正肯将事情告诉他的人并不多。其实各地衙门的官员大都只想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对太后的照应是否足够周到。官员们费尽心思,到底是为了能够得到太后的赞许,在太后心里留下印象,以便将来有所求时,能够以此为话题向太后开口。
由于卫玲珑一直不肯露面,时间一长,就有人怀疑太后根本不在队伍当中。那些个官员也知晓卫玲珑曾经秘密前往魏国的事情,认为太后极有可能故技重施。逐渐的,一些关于太后的行踪的谣言开始在民间悄然传播。但即便对太后的行踪起了疑心,各地官员们仍不敢对太后的仪驾有所怠慢。
就这样,带着重重疑虑,太后的仪驾星夜兼程,风雨无阻往魏国而去,这一走就过了两个月,此时,秋去冬来,草木凋敝,寒风瑟瑟……
且不提卫玲珑赶路,说道刘业也在赶往魏都途中,他比卫玲珑早一个月出发,又是一个人,这教程自然比卫玲珑要快上不少。如今他已来到了益州地界,只因为遇上了大雨,不得不停下了脚步,在一个村子里的村民家中借宿。
夜渐深,雨未歇,天更寒。
刘业坐在炉子旁边取暖,仍感觉到后背有阵阵寒意。
狭窄的客堂内只亮着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只照亮了刘业半个身子。
屋主人见刘业独自过夜,于心不忍,于是拿来了一壶酒。
“这可是我珍藏多年的,平时舍不得喝呢,今晚便宜你了。”
“多谢。”
“谢字能有什么用呀,我看你也是个读书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你也该懂吧。今后若飞黄腾达了,别忘了老牛的这壶酒就行了。”
屋主人说完就打着哈欠返回里屋,不一会儿,刘业就听见了妇人的责备声。屋主人决定收留刘业住一晚上就已经让那妇人感到不满了。听妇人抱怨的话,大概是因为最近不太平。不太平的原因和都城中的乱事有关,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