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第二百五十四章 看来父死子笑不只是大唐特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四章 看来父死子笑不只是大唐特产(2 / 3)

出手给赵恒扇几个大嘴巴子。

娘的,你老子我都没封禅呢,你小子竟然封禅了?

其实赵恒的关系和赵光义并不是很密切,但这锅不在赵恒,而在赵光义。

赵光义的疑心病很重,或许是因为自己即位不是很正常,所以连带着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是很相信。

至道元年八月十八日,赵恒被册立为皇太子,自赵元侃改名赵恒,兼判开封府事。自唐中叶至五代以来,就很少有册立皇太子的皇帝,因此赵光义立太子被视为一大盛事。

赵恒被立为太子后参拜太庙回宫途中,开封民众欢呼雀跃,甚至有人称他为“少年天子”(一说“真社稷之主也”)。赵光义从李皇后处听说此事后,觉得“百姓但知有太子,而不知有朕”。

但身为太子的父亲,当朝的皇帝,气肯定不能撒在赵恒的身上,毕竟赵恒刚被立为太子就挨一顿训,明显是他这个皇帝心眼子小。

为此赵光义只能迁怒于寇准,但经过寇准的一番解释,他才就坡下驴地消气。

赵恒做了太子以后,事事谨慎小心,少有引人注意的表现。但至道二年的开封灾情减税事件颇使赵恒受到惊吓。

当时,开封府所属十七县都因旱灾被减免需缴纳的税。有人上奏太宗,诬蔑开封府夸大灾情,有意收买人心。赵光义对此事十分重视,马上下令调查此事。最后调查此事的官员回来都称灾情属实,赵恒由此得以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

这要是让赵光义抓住问题,赵恒别说是太子之位能不能保住了,就他这条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个大问题。

赵光义这老小子,连赵廷美都能说弄死就弄死,赵匡胤是不是他弄死的也存疑,弄死个儿子那不是太正常了?

论起来啊,他才是杀哥宰弟且为乐的狠人啊。

而赵恒的即位也不是很顺利,由于赵光义的猜忌,给了宵小以可乘之机。当赵光义病危时,宦官王继恩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文士潘阆谋立楚王赵元佐为帝,也有一种说法是他们想要拥立燕王赵德昭次子赵惟吉。李皇后也有此倾向但动摇不定,命王继恩召宰相吕端入宫,商议对策。

吕端察觉到不寻常的信息,先是偷偷在笏板上写了“大渐”二个字,派亲随催促赵恒进宫,然后将王继恩软禁于诏书阁。自己则入宫与李皇后进行了一番论争,迫使其同意立赵恒为帝。

但吕端并不完全放心,因而在“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时,他却“平立殿下不拜”,请求卷帘,自己升殿审视,确认是赵恒后,方才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由于吕端的措施恰当,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宫廷变故。

正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就是这个吕端。

或许是因为赵光义常年猜忌他,让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缘故,赵恒即位的第一件事是处理王继恩等网图宫廷政变的投机者,第二件事便是追认被赵光义迫害的四叔赵廷美的秦王爵位,并且在不久之后按照较高规格将其改葬,给赵廷美的二个儿子加官进爵,在事实上抹去了赵光义加在赵廷美头上的罪名。

要说赵廷美也挺倒霉,不说他被迫害吧,光说他这个名字……最开始,他和赵光义一起都是一个“匡”字,分别是赵匡义和赵匡美。等到赵匡胤即位以后,二人为了避讳,所以改成了赵光义和赵光美。后来赵光义即位,赵光美再次因为避讳,将名字改成了赵廷美。

这名字,快赶上武则天换年号勤快了。

好歹人家武则天换年号是为了发个朋友圈,完全出于自愿。可赵廷美,完全就属于被自愿了。

但事实证明,无论他自愿不自愿,赵光义的第一目标都是他。无他,毕竟赵光义拿出的所谓《金匮之盟》记载,杜太后临死之前和赵匡胤约定“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果不除掉赵廷美,那他赵光义可以说是寝食难安。

在整个大宋,赵光义心眼子小,可谓是人尽皆知。

有个笑话说得很好,说是雍熙年间,一个男子在汴梁城墙根儿大骂:“当今圣上心眼子真小!”

于是他被判处二十二年的监禁,原因有两条。

二年是因为侮辱了当今圣上,

二十年是因为泄露了大宋的最高机密。

所以说在大宋可不能随便乱讲笑话,今天笑话讲得好,明天朴刀吃到饱。

正是因为赵光义的小心眼猜忌心,赵恒对他也说不上多么亲近。

现在看到赵光义凄惨地被当做驴子套在车前,伱别说,你还真别说,赵恒的心里竟然有一种扭曲的快感。

这种心态其实也可以理解,自古以来还没听说过废太子能落什么好下场的呢。远了不说,就说李承乾吧,他废太子后几个月就死在流放地了。每次午夜梦回,赵恒都会梦到因为至道二年灾情减税事件受到赵光义的猜忌,而被废黜太子之位,吓得从梦中惊醒。

都给孩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