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改制?辞官?
皇宫,金銮殿,“吾皇万岁——————“
龙椅之上,皇帝的身材高大而威猛,身披龙袍,袍身上绣着金龙,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他面容冷峻,一双深邃的眼眸透露出智慧和果断,鼻梁高挺,薄唇紧闭,散发出一股强大的气场。他坐在镶满珍珠的宝座上,凤眸扫视着下面跪拜的官员们。
皇帝开了口,声音沉稳而带有磁性:“众位爱卿,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想商议一下我大黎的未来。”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官员,无人知道,当他的眼神扫过帝师时眼中带上了一丝温柔。
这位美人帝师已至而立之年,身形修长,眼神深邃,通身的气质淡雅如兰,红色的官服披在他身上为他增添了一丝明艳。
帝师范玉微微俯身回应:“陛下,您一直秉持着先皇的优良传统,为国家着想。这是我们所有臣子的荣幸。”皇帝微微点头,嘴角带上笑意,表示认同:“老师,朕希望能听取你的建议。”
帝师颔首道:“陛下,所谓俊乂者,国家之良宝,社稷之贵资(《三国志》),人才是我大黎未来之基,我大黎选官之制推行察举制久矣,察举之制仍旧弊病颇繁。
其一,察举之术科目虽多,然天下之大,贤人之众,不可能将众贤人皆举于朝,仍有贤才不为人知,埋没于乡野;
其二,对士人道德品质的考察是察举制的前提,但这不易做好,因为很难对人的道德品质作出中肯的评价;
其三,察举制广泛推行,地方乡闾因之有了评议之风,“清议”名士好品评臧否人物,不重实际,空发议论;
其四,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名门所制,选士常举名望之族的子弟而不论其学问品行,如此使得察举范围愈发狭隘,被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堪为世袭啊。急需改制。”
皇帝微微蹙眉,此制虽然他们二人私下商议过,但没想到老师会在朝堂之上当众提出这些,此言虽善,但改制之路却并不好走啊,那些迂腐之人……
此时众臣都被这“大逆不道”之言吓了一跳,还未缓过来,一道声音便传来:“万万不可,此等做法有悖祖宗传统礼法,陛下,不可啊。”苏平昌心中骇然,这范玉怎么突然来这一出,此法一废必会令本相大伤元气,安插在各处的暗棋也会有所折损。
随即他侧头示意,几个官员心照不宣的纷纷出来反对,“苏相所言甚是。”整个大殿一时之间竟无一人出来支持帝师,即便心中认同,但也不敢开了这先河。
皇帝敛去眼中的思绪,沉声道:“此事容后再议。”旁边的大太监德辉也顺势高呼:“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退朝后,“帝师大人,陛下有请。”德辉拦住了范玉,范玉颔首:“辛苦德公公告知。” “哎——老奴不敢当,请吧,帝师大人。”德辉狗腿得笑笑,便避开众人引着范玉去了御书房。
谁也不知御书房里发生过什么,只知范玉与皇上闹翻决裂,范玉辞官回乡。一时,有人欢喜有人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