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夏天是个热烈的季节。
而顾长海茅屋上的草不知道是哪次夏天的暴雨和狂风拐走了。
虽然一直缝缝补补,但是风大了,偶尔会有碎屑掉下来,在房屋里跳圈圈舞。
为了防止冬天大雪压垮房梁,顾长海和宁哥儿合计了一下。趁着现在是夏天,准备重新用木头和砖头加固一下房梁。
大树村这边家家户户外墙都是用黏土,房梁上用干木支撑,青砖是用不起的。
而顾长海的房屋房梁上是用的细木,铺的稻草,还得用好的木头加固一下,用青瓦支撑才行。
陈老夫子听说了他们要修房子的事情,第二天早早的就过来等顾长海。大树村这边砍木头有专门的备用林,需要本村里正的同意。
顾长海一直跟着阿爷到了里正家,这是他第二次来。第一次是为了落户,这一次是为了他的小家。
第一次他称呼陈老夫子为老先生,这一次他称呼陈老夫子为阿爷。
里正的房子在村落的西边,屋后有大青山,村前阡陌,炊烟袅袅。院里的大鹅看见人伸着头就冲过来了,还是春哥儿把鹅赶走了。
里正此时恰好还在家中,见他们过来,把他们带到了堂屋。
听完顾长海的来意,里正笑道:“长海,你这小子到底还是有出息,才半年的时间就能修房子了。
不枉我这老伙计天天想着你们,村里的备用林在你日常打猎的旁边,你跟你阿爷定个时间。
到时候我通知村里的人过来帮忙,虽然是帮忙,但是帮忙的酒席和谢礼你可要准备好。
村里的青瓦是从市集上买的,等陈顺有空了,我招呼他和你去市集拉回来。就这两样东西也不用费太大神。”
顾长海正愁没有门路,听到里正的话也知道了个大概。没有和阿爷耽搁,告别了里正,就往家去了。
茅屋里,宁哥儿已经做好了早饭,看到他们回来了,赶忙端到了桌子上。三个人吃着饭,商量着就把修房子的时间定在三天后。
一是这个时间大家都比较空闲,稻谷已经饱满,不需要人天天盯着守着,二是用3天的时间准备酒席所用的材料也足够了。
吃完了饭,阿爷主动包揽了和里正商量的事,嘱咐他们好好准备。顾长海和宁哥儿目送着阿爷离开。
眼见天色还早,顾长海和宁哥儿打算先去市集买东西。等两人从市集买完东西回来,就看到陈顺和几个村里的汉子站在门口,正从牛车上放青瓦堆到门口。
看到他们回来了,有汉子打趣道:“可算是回来了,我们正说着呢。”
顾长海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笑着:“等上房梁那天,请各位帮忙的兄弟好好的喝杯酒。”
周围帮忙的汉子听了,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和着搬运青瓦的声音。
与此同时,宁哥儿进了厨房,煮了一锅内料满满的醪糟蛋出来,放在院子里,等大家忙完了喝。
等搬完了青瓦,趁着大家都在喝醪糟蛋。
陈顺端着大碗蹲到顾长海旁边说道:“今天上午你走了之后,我爹就跟我说了。可巧咱们村有些人家都有之前修房子没有用的青瓦,我和陈老夫子合计了一下。
你这房子大概也就用1000多片瓦,从村里收还要便宜些。这些青瓦价都讲好了,也就1两银子800文。”
顾长海听完连连道了谢,从屋子里拿了2两银子交给陈顺,多的钱让陈顺和帮忙的兄弟买些酒吃。陈顺笑了笑,再三推拒之下,到底还是收了银子。
他倒是没关系,可要是太抠门,顾长海在村里也不好处,何况后面还要搬木头。
三天后的早上,由于里正早就打了招呼,村里能帮忙的人要么都上山砍木头,要么都和宁哥儿在厨房准备酒席。
顾长海的茅屋不大,加上三间屋子的门梁也不过20多根木头,一上午的时间就能砍完搬下来。
比较费神的是盖瓦和抹米浆。
宁哥儿和帮忙的婶子早就把东西收拾出来了,等山上的人砍完木头,都堆在院子里。
院子里,等木工把木头刨干净,几个身强力壮的主力踩着梯子按顺序依次将木头排列。
这木头的大小重要都是有讲究的,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要和茅屋的硬度要匹配,不然也容易塌。
放好了木头,第一关就算过了。剩下的用青瓦铺上,再盖上稻草做成的垫子铺在房子上,就好了。
下面的老师傅和其他人从地里取来了黏土,对着茅屋的墙壁进行缝补,防止冬天漏风。
这一趟流程下来,也是好几天时间了。
在上房梁的最后一天,鞭炮声混着人声,响亮亮的。
村里的婶子麻利把桌子搭好,把菜端上桌,招呼大家吃饭。顾长海作为家里的主力,每桌都得陪酒。
桌子上的菜肴丰富,一时间村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