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武侠修真>鉴宝> 第四百五十七章 兽面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七章 兽面纹(1 / 2)

杨奕看杰仔手腕戴着一串手串,看那木珠子,就知道不是凡物,脖子上还戴着一块玉,不懂行的人就当是一件白玉,但同样很珍贵。

“给你看看,我前几天的一些收获。”杰仔说道。

就从行李包里面拿出来,都是一些小物件,古玉居多。但杨奕看了几眼,不得不感叹,古玉果然是赝品最为泛滥的古玩之一呀!这十多件,就只有一件算是真的。

“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杨奕拿起一件玉器。

看上去,其实就是古代一件武器的“头”。杰仔作为一个武打明星,当然认得出来,那叫戟。

“戟!”

它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在商代即已出现,西周时也有用于作战的,但是不普遍。到了春秋时期,戟已成为常用兵器之一。

这种戟突出了矛的优势,刺杀有力,但勾啄易掉头。另一种以戈为主,前有援,尾有内,上有刺,下有胡,呈“十“字形。这种戟形体单薄,易脆易折,不适于实战,多属仪仗用的饰兵器。

战国末年,冶铁技术的发展催生了钢铁铸造的戟。那时,钢

铁质地较坚韧,铸成的戟刺尖锐修长。戟的形体也有所改进,戟下侧垂直伸出的援,由宽钝变为窄尖与援对应的内取消,只造较长的胡来缚柲。

由此,戟由“十”字形进化为“卜”字形,故称“卜字铁戟”。

戟自问世以来深得兵家赏识,几经变迁,几番征尘,作为军队中的主要兵器,留下了血刃敌寇的战绩。

“嗯!没错,这玩意用玉打造的。很显然,就是一个摆设。在古代,基本上就是用来祭祀的。”杨奕点头道。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只、人鬼。天神称祀,地只称祭,宗庙称享。

“你当初是怎么想的?”杨奕又问。

杰仔沉思了一下,说道:“一开始,就觉得这玩意比较古老,卖东西的那人跟我说,这些都是刚出土不久的,所以价格便宜一点。”

“我看,这一批,都是从一个人手上拿下来的吧?”

杰仔有点佩服,不愧是节目组请来当定海神针的存在,这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其实,不难看出,因为这些玉的雕琢,都很相似

。从刀工来看,应该是同一个人弄出来的。嗯!那么,你觉得在古代,会有人将同一个玉雕师傅的作品都拿去陪葬吗?我觉得,如果那主人不是某一位玉雕大师的铁杆粉丝,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杨奕这话,其实就在说,这些古玉有问题。

“还有呀!这些古玉,看上去是雕琢不错,但其实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线条不够流畅,刀工只是介于专业跟业余之间而已。”

“你看看这里,这些纹饰,很容易看出问题来。”

杨奕指着那件古玉戟的纹饰,那是一个兽面纹,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饰纹,可以说是玉器的“符号”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号,纹饰已有上百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纹饰出现,一些纹饰不断的消亡。有的纹饰“生命力”极强,跨越了整个玉文化历史,了解这些纹饰“出生”的时间,就能断定这类纹饰玉器出生的年代。

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

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与古代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研究者称为兽面纹。

“兽面纹,我认得。”杰仔开口道。

杨奕摇头:“说明你不够认真,这个兽面纹不应该是这样的。你看它的嘴角,发现什么吗?你是演员,应该不难看出来。”

“微笑?”杰仔立即反应过来。

“没错呀!这个兽面纹,我们也叫饕餮纹。它应该是庄严、凝重而神秘的。或者说,应该是很吓人的面目。但你看,这个兽面,根本就不吓人,没有那种恐怖的感觉。”杨奕说道。

商周统治者用青铜器纹饰的“狰狞恐怖”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与财富的占有,让人望而生畏。奴隶主在这些可怖狰狞的纹饰中寄托了他们全部的威严、意志、荣贵、幻想和希望。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把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人们对神灵充满敬畏之心,乞求神灵,取悦神灵,借助神力以支配事物。

“无身兽面

纹的最原始形式,只是一对圆泡状乳钉,以表示兽面的双目,渊源可直溯到二里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