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终成万骨枯……很少有人能够记住牺牲在某些战役当中的士兵,活下来的人会承担剩下的余辉,他们将承受赞美与荣誉,可谁能够记住那些牺牲之人的名字呢?
“很大的伤亡……怎么全都只记住了这个呢?”陈树生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无奈和沉重。
眉头微微皱起,目光穿越了时间的迷雾,投向了那些厚重又灰暗的历史课本,他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的沮丧。
虽然意识到要求平常的读者能够一下子理解课本上密密麻麻那些涉及血与火的段落是有难度的,然而那些坚毅的战士们,历经生死,披荆斩棘地投入到那仿佛炼狱般恐怖的战线中去,那驱动他们的原因被遗忘或曲解了。
但陈树生很明白,他们走向凄风苦雨般的前线,绝不仅仅是因为上级的一纸命令。那些战士们,每一次踏上战场时心中都清楚,他们可能永不返回,但依旧义无反顾。
难道他们赴死的勇气和坚定,就只是为了服从命令吗?绝对不是!然而为何当今的人们,他的学生们,记住的只有那些简简单单、寒冷刺骨的伤亡数字?
没有人去铭记那些数字后面的故事,那些鲜活的生命,和他们各自的梦想、爱情、家庭和未来。他们的牺牲,是为了更大的信仰和理想,而非仅仅数字本身。
陈树生的眼中闪过一抹忧虑,他想,这场漫长而苦难的战争背后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何如今的人们不再深究这些背后渗透着汗水、泪水与鲜血的数字背后的意义?
是的,成千上万的人们前仆后继的牺牲,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铺就了和平的道路。他们许下生命最沉重的誓言,用热血和勇气为胜利和和平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难道他们的牺牲,这些无尽的努力,万千战士的英勇与选择,只是为了换取那纸面上的无条件投降吗?
恐怕不是这样的……
语声中充满了对如此单纯论断的怀疑,就像是老师张开厚重的历史书,那里有人会说是为了和平,他们是为了两个字毫不犹豫地赴死。但随风而逝的哀鸣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和平”两个字,恐怕还不足以表达全部的复杂和心酸——因为和平的方式和选择远不止一种,每一种都有其代价和后果。
就像是历史上的某些人……他们选择了投降的懦弱、逃避的忸怩和乞求的卑微,去换取一纸脆弱的停战条约。用如此悲哀的姿态来讨得暂时的宁静。确实,看似他们已用那样的卑微交换到了和平。
但那种和平,是如何的屈辱——建立在无情的欺凌之上,所有的人民,不分老幼,包括那些未出生的子孙后代,都被连根拔起,全部都被圈养起来,从而沦为低等、服从的存在。他们的尊严和自由都被践踏,像是无价的商品被肆意交易……这,这难道是那些选择了屈服、背信和苟且之人所能称之为和平吗?
如果这样的和平真能令人满足……哪里能值得千万人为之付出生命呢?哪里能让英魂们安息?
答案是一声沉重的否定:根本就不值得。
千万人的牺牲和英勇所争取换来的和平,绝不可能是这样的无荣耀和屈服。他们所期盼的和平,是建立在未来一代代人们能够自由成长、飞速发展,是脚踏实地而又目光远大的力量和信念。
在面对悍然不羁之辈,对那些贪婪窥视的黑暗势力,他们能够握紧拳头,如同手中的重锤般高高举起,有着崭新世界的力量和底气,以无畏的姿态和最坚定的声音对着这些不速之客说出一个响亮的“不”。
只有这样勇往直前、荣誉与力量并重的和平和未来,耀眼如旭日初升,才能对得起千万烈士的英勇牺牲,才能使他们的鲜血染红的战旗高高飘扬,成为指引后人前进的灯塔。这样的和平,不仅仅是对付出最高代价者们最深沉的怀念,更是一种胸怀远大为后人谋永远的责任与担当。
可现在……看着柴可夫这位年轻的士兵,陈树生这边只对此而感到深深的不值当,虽然那些像柴可夫一样的士兵,在踏入血泊满地的战场的那一刻,其实从来就没有期望过荣誉或者赞赏。
但内心深处,他们一定渴望自己的献身不仅仅是一场短暂的意义,不希望自己血肉之躯的消逝,就此被历史的洪流彻底吞噬遗忘。
“那么我重复一下刚刚的问题……”陈树生的声音回荡在语堂之中,带着沉重而坚定的音符,他让那个问题再一次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然后,他稍稍停顿,目光穿透柴可夫的眼神,像是昭示着更深远的探寻,“以一位士兵的身份去看待那场战争,你有什么想法吗?”
但不同于之前的直接,陈树生这次补充了几许沉重的现实,“两百万的伤亡……战火纷飞的五个月里,最为寒冷的时候,战士们甚至面临着零下三十到四十度的冰封刀割,就连手中的铁枪撞针都能在寒气中直接破碎。在那样的环境下,那些身着单薄军装的士兵,是如何用肉体和意志抵御严寒,坚持战斗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