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醒长安
(2011·4·1)
乍暖还寒,微风轻拂,一夜古城雨。草色隐现,柔枝繁花锦,新添几分翠,尽洗严冬肃杀气。 苍幕掩罩城天阙,寒珠点醒金龙地。生机意气勃,满天地。闲庭信步,观花雨。
今度清明 (2011·4·5)
清明节前下过一场雨,把大地淋湿了。树枝上吐新芽、添翠叶,泥土里钻出一簇簇初见阳光的嫩草;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春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古城西安从冬眠中逐渐苏醒。
到了清明节,天空只是略显浓阴,这一年的清明节与去年不同,没有下雨。
感怀古城西安的发展变化,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这城市的现代气息,而非历史踪迹带来的气韵,节日风俗亦然。身处现代都市的男女亦或忘记传统;亦或排斥传统;亦或不能够践行传统(无条件),清晨见到街头人行道上几处扎眼的黑色烧纸灰堆,让人心里百般不是滋味儿。
传统清明节的习俗很多。每到清明节,人们会在节前预备好饭食,在节日中不起炉火,即寒食,这是清明节的一个从俗。在节日间,归乡扫墓祭祖,以表示对祖先的敬意,这一追根溯源的文化传统是为了让人们不要忘本,能够稳住端正的心。在去扫墓时,人们往往会看到春天万物蓬勃生长,一派清明的景象,因此踏青也成了清明节的一项附属活动,这可以使人们心境清润,心志活跃爽朗,是有益身心的。清明时节,春风和煦,对于天真活泼的儿童而言,也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家中老少一起放风筝,同时这也可以增进老少之间的感情。于是这放风筝也就成了清明节的一项附属娱乐活动。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不能够像传统一样去过节日,这也让人很无奈。住宅区房屋拥挤,道路车流不息,小巷中人来人往。城市太忙碌了,没有多少空地供人娱乐,没有太多绿色森林供人蓄气养神;太多的水泥地;太多的高楼林宇;太多的忙碌生活。
为生活、为前程奔波不息的人,失去了许多本应拥有的文化生活气息。经济挂帅,政治冲锋,文化后备的生活啊!
我为忙碌没空闲的人们叹息,为传统文化习俗的没落伤心,只能将今度清明寄托在过去的传统怀念思绪里,写在这几张薄薄的纸上而已······
说“和”有言
(2011·4·5 清明节)
汉字真奇妙,有一些字便是字如其意,这就是“形意字”。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这“和”字。
“和”字一边是“禾”,一边是“口”,不由地让人联想到——让人嘴边有粮食吃,不致挨饿,人民就不会对统治者有怨怒,就会自然而然的安稳过日子。汉字意蕴丰富的魅力由这一“和”字就可见一斑了!
“和”即平稳,安静,淡然和友好。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过不计其数的刀剑血义岁月,天灾人祸、百姓流离、王朝兴盛衰亡,无不与“和”有关。
中国历代高士仁人无不崇尚以和为贵、和谐共荣、和睦团结、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这些与“和”相关的话语无不体现“和”的作用与意义。
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社会中,各国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合作无不表现出“和”的身影,和谐的国际交往促进国际共同繁荣、进步和发展;相反,以国家自身利益失“和”的危害也不容小觑,不平等的国际关系造成各种严重的矛盾纠纷,阻碍了社会的良好发展,使得各国皆有所亏。
国际间如此,国内亦然。面对国内各种矛盾与冲突,我们每个国家成员倘若能够以和为贵,和谐相处、和气做事及和言相谈,那么小到家庭、单位,大到民族社会和国家,都必然会稳定繁荣发展,各得其乐,皆收其利。
“和”字虽好写,但却不易时时坚持去做到,这就需要广大人民多去吸收一些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文化知识了!
虽“和”一字,愿君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