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租房事宜的同时,叶舟也带着小刘总把柳城参观了一遍。
“你别看柳城破破烂烂的,很快就能通过你的投资,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你哥们在京城投资,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点难度都没有。不适合你这样大智若愚的人。”
“你适合什么?你居然不知道?你更适合柳城啊!”
“柳城太破?没什么资源?以后这些都是你的资源啊!”
那天参观的行程,最后的目的地定在柳城大学校办工厂。
来到工厂,就不需要叶舟浪费口水了。
暑假能来校办工厂销售部实习的,都是精挑细选的人才,其中市场营销专业的最突出。
经过学生的一番推销,小刘总都觉得自己来得晚了。
隔着玻璃看到小刘总表情的松动,叶舟立刻跟销售部负责人说:“快去准备一份港城的总代理合同。”
虽然以前也没写过总代理合同,但是备考柳城大学的资源,想要快速写出一份面面俱到的总代合同其实也不难。
当天,小刘总就签了这份协议。
不仅如此,叶舟把唐教授的试验田里的瓜果蔬菜都打包卖给了小刘总。
港城连自来水都依托内地,更不用说日常的蔬菜和瓜果。
前面的几十年,内地卖到港城的蔬菜和米粮都是由国家调配,正好也可以赚外汇。
随着开发的步伐,这部分业务也开始有一部分落入港商手里。
港商在鹏城收购米面粮油和蔬菜,再运回港,转手就能卖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
只不过现在大多数港商都热衷于高科技或者金融贸易的买卖,或者是实业行业,大家族看不上这三瓜两枣。
签好协议,叶舟就提醒顾恒说:“你赶紧去市里,拜访相关领导,让他们帮忙联络,给你们批两个车皮,最好能调整列车时刻表,柳城晚上发车,第二天早上到鹏城。”
在顾恒上门之前,其实柳城的领导早就在焦急踱步。
小刘总在从省城离开的第一时间,省城的领导就给柳城这边打电话——你们柳城大学那个特别擅长拉人投资的叶老师带着刘氏集团的刘总去柳城了,你们要抓住机会,促成投资意向。
左等右等,都没等到叶舟带港商来市里,市里的负责人也急了。
几个领导凑到一起,开了个小会。
“之前柳城大学校办工厂的事情,咱们虽然没有使绊子,但是也没有全力支持,叶舟会不会因为这事,对市里有意见了?”
“很难说……可是我们当时也为难呀。省里有领导要压,我们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当时柳城大学的压力是最大,我们确实没帮上忙。”
“要不,我去找叶老师谈谈,跟她说说我们当时面临的情况?”
正开着会,顾恒来了。
小刘总没来,但是顾恒也代表了小刘总。
听完顾恒的诉求,领导惊愕——“你们连协议都签好了?”
领导详细一问,发现小刘总主要合作的是柳城大学。
之前,柳城大学的白校长曾经找过市领导,说他们学校农学院的试验田,有很多瓜果蔬菜即将丰收,希望能跟机关食堂合作。
市里领导问了一下下面的人,后勤部的来汇报说,食堂一直和郊区农民合作,如果照顾柳城大学,就不能照顾农民。
相比较而言,农民更需要照顾。
因此,合作的事情就没有下文了。
现在,听到顾恒说每天要两个车皮,领导都很惊讶——柳城大学能供应那么多东西?
再一听具体的数字,都是以吨为单位。
好家伙……
柳城大学不声不响的,怎么搞得那么大。
试验田有那么大的产出吗?
不管怎么说,满足港商的要求最重要。
领导立刻跟省里汇报诉求。
省里经过开会决定,省内增开一趟列车,从省城出发,终点站是鹏城,拐一个弯,绕到柳城。
如此,柳城就有了直达鹏城的列车。
十年后回头看,柳城的领导被问及柳城能发展起来的关键是什么,领导们无一例外地表示,最关键的是这趟列车的开通。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把小刘总跟柳城捆绑在一起之后,叶舟就开启了几天隐士的生活。
放飞自我好些天,叶舟的存稿告罄。
李磊和杜主编已经打了几个电话过来,意思很清楚——要是叶舟再不能交稿,杜主编就要亲自来柳城当监工了。
目前对于叶舟来说,最佳的写稿地点就是她和周朗在军部家属院的家。
虽然她和周朗最近都没有住这里,但是周朗的通讯员曹卫东每天都会过来开窗通风,给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