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崇基,这书有什么问题么?”
王珪大为不解。
他不明白这本书中到底有什么值得自己这个大儿子如此担忧。
只见王崇基指了指上面主编的名字道:“父亲,这书的主编乃是高士廉。”
“而且你看着第一篇的开篇寄语,除了陛下的话之外,高士廉的话中明显还有话啊!”
原来高士廉在篇首寄语中写道,他会成为这本《贞观半月谈》的主编,除了陛下的原因之外,也是拜某人所赐,因祸得福。
这话在别人的耳中听起来,也不过是因为高士廉因为之前被贬之事的一些牢骚。
但是,听在王家父子的耳中,却仿佛自己过去做的事情被高士廉知道了一般。
王珪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道:“崇基不必紧张,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那高士廉就是猜到了是我们做得,有心想要翻案,那他又能如何。”
“你没看到么,他都被陛下发配来编写这个什么杂志了。”
“著书立说说得好听,其实都是些不得志的穷酸文人作为罢了。”
“你看着书的前面,写的都是这一次与吐谷浑一战的事情。”
“这件事说简单一点,其实不过就是高士廉和那李佑小儿在给陛下表功罢了。”
王珪随意的翻看着手中的杂志,一
边看一边发表自己的评论。
然而当他看完关于大战的文章之后,他的眼神也凝重了一些。
王珪看到了关于《贞观律》的文章。
认真地研读了一遍之后,王珪改变了之前的看法。
“崇基,你的想法果然不错,这高士廉和那李佑小儿,是想借这个杂志,为他们即将出版的《贞观律》打伏笔呢。”
“让这些耸人听闻的文章现在民间发酵一段时间,等到真正出版的时候,估计想要珍藏一本的人起码会多十倍。”
王珪这话并不夸张,在这个时代,真正关心律法的人其实只是极为少数。
除了官府之人以外,那就更少了。
一般的商贾、匠人,虽然也认识几个字,但是却并没有想要主动去了解的欲望。
因为他们觉得,只要自己老老实实的,法律怎么规定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是,经过杂志的宣传之后,大家都知道新的律法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利益的驱动之下,让更多的人有了想要了解的欲望。
“父亲,这一次杂志可以帮《贞观律》宣传,少不得之后他还能为陛下其他的想法宣传啊。”
“你看这名字,既然叫做半月谈,定然半个月就会有一期。”
“孩儿觉得,下一期很有可能就会宣传《贞观氏
族志》了。”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那《贞观氏族志》就更加不可阻挡了。”
王珪这样点了点头,王崇基能想到的他也想到了。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舆论攻势,王珪也是一筹莫展。
一番思索之后,王珪开口道:“那我的名帖去黄门侍郎崔民干府上,说我稍后回去拜见。”
“上一次我们妄图搞垮大唐币失败之后,我认真地总结了一番。”
“看来只是我们单打独斗还是不行的。”
“既然我们五姓七望同气连枝,那么这个时候也应该守望相助。”
“这一次,是该真正展现我们联合起来实力的时候了。”
王崇基得令之后,便立刻向着崔民干家而去。
此时此刻,崔民干也正和儿子崔丘一起翻看着《贞观半月谈》,一听到王府有人上门拜见,崔民干立刻就笑了起来。
“看到没有,高士廉露了这一手,王珪老儿忍不住了。”
“当时他趁着高士廉的疏忽,想要一箭双雕破坏氏族志的编撰的同时抢下侍中的位置。”
“如今高士廉的书编完了,反击自然也就要到了。”
崔丘点了点头道:“自己做的事情,就得自己来背,这把我们拖上是什么意思!”
“看我过去回绝了他。”
然而崔民干却是摇
了摇头道:“让他来吧,这一次杂志的事情可不是个小事。”
“还记得之前我们散布关于燕王的谣言么,这杂志显然就是那小皇子的见招拆招。”
“他虽然没有像我们一样的群众影响力,但是他也有他的优势。”
“那就是他对大唐超过半数的印刷厂都有着绝对的影响力。”
“这也多亏了,这几年,我们世家也花钱办了不少的印刷厂,要不然我们可能还真的没有机会了。”
“这一次,的确是需要我们联合行动的时候了。”
接着崔民干,抿嘴一笑道:“不过嘛,既然王珪主动有求我们,那这一次的行动就得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