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领兵远征蒙古的帅帐外,冷风呼啸,帐篷中的火光摇曳。
此时的朱棣神色凝重,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内心深处的疑虑愈发浓烈。
锦衣卫禀报的消息一直在他的脑海中盘旋。
朱瞻基话语中透露出的不安,让朱棣对朱高煴和太子党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动摇。
尽管朱棣依旧信任朱高煴,但皇帝的直觉告诉他,这份信任可能无法完全依赖。毕竟,权力的旋涡从不会放过任何人。
但是此时的朱棣并未选择领兵回京一探究竟。
他这次的远征很多人都在盯着,这次战争不仅仅关乎大明的边疆安稳,更关乎他的皇位能否坐稳,他只有坐稳了皇位,他那四个儿子才能继位,这也是让朱棣头疼的地方。
太子党汉王党当然知道应该一致对外,可如果现在不争,等到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就晚了!
此前,京城之内。
朱棣虽然离开了京城,但他的影响却无处不在。
留在京城附近的暗卫无时无刻不在巡查,而锦衣卫的密探更是深入每一个角落,监视着朝堂上所有的官员。
繁华的京城表面上依旧平静,但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
朱高煴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无从推辞。如果他继续拒绝朱棣,反而会引起朱棣更多的怀疑和猜忌。
如今的朱高煴已经处在风口浪尖。
太子党、汉王党、甚至其他藩王势力都在暗中窥探他的举动,试图揣测他的下一步棋。
自从朱棣离开京城后,朱高煴每天都被政务缠身,面对一份份来自各地的奏折,他根本处理不了,幸好有着三杨辅佐。
但三杨也不是尽心尽力,他们心里还惦记着太子朱高炽,对于一些政令,他们甚至会故意挖坑,只等朱棣回来大发雷霆,拉朱高煴下马。
只有杨荣还算尽心尽力,他犯下了大错,生死一线之间他也看明白了,党争不过是过眼烟云,现在的他只想为大明朝多做些事,为百姓多做些事。
尽管朱高煴保持低调,不愿与任何派系牵扯太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却逐渐变得微妙起来。
朱高煦的势力在朱棣远征后被迫收敛,但核心成员根本没有受到打击,只是一些小吏被拉出去平息朱棣的怒火。
这也让一些人感到惊惧,他们暗中观察着朱高煴的一举一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向他靠拢。那些在汉王抛弃后无处依附的官员,纷纷投向了朱高煴的怀抱。
一些曾效忠太子党的官员开始感到不安,他们见到朱高煴在朝中日益掌握话语权,担心他会动摇太子的地位。
清晨,反复思考了一夜的朱高煴决定去找大胖胖。
朱高炽在这场动荡之后,身体状况愈加不佳,但精神状态似乎有所恢复。
朱高煴缓步走进朱高炽的寝宫,看到他倚靠在床榻上,脸色苍白,但眼神中流露出的平静让朱高煴这么多天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下来。
“大哥,你的身体怎么样了?”朱高煴走上前,语气中满是关切。
朱高炽微微点头,声音虚弱但坚定:“还好,本身没有什么大碍,太医说是急火攻心,休养些日子就好了。”
紧接着,朱高炽惨兮兮的说道,脸上挂着一副哀求的神色:
“陛下要是真发配我们这一家子,四弟你能不能看在大哥的面子上,把我们流放到南边去,我是哪儿都行,可你嫂子怕冷啊,去了南边还能好受点,也不枉我们兄弟一场。”
朱高煴叹了口气,紧紧的握着朱高炽的手:“大哥,咱爹那是一时气话,等爹回来,我就请他下旨,让我就藩。”
朱高炽听到这话,心中一阵感动。他不认为朱高煴说的是假话。
虽然朱高煴自幼性格低调,从未表现出对皇位的觊觎。
但在他心里仍有疑虑,在他看来,监国意味着权力,意味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曾经掌握过这份权力,他知道放下这份权力有多难。
朱高炽虽然一直被圈禁在皇城大内,可三杨的消息并未被封锁,他知道朱高煴并没有大肆提拔重用自己的人。
如今朱高煴掌握最高人事权,他明明可以培植党羽,发展势力,但不仅没有利用这个机会扩张自己的势力,反而一心想让他继续主持大局。
甚至朱高煴还提拔了一些太子党的人,就连犯下大错的杨荣,他也没有撸了杨荣的官职,而是让他戴罪立功。
在联想到汉王和赵王的行为,朱高煴的行为便难能可贵,这份诚恳令朱高炽感动不已。
“老四,我清楚你的为人。”朱高炽语重心长的说道,“不过,现在朝中的局势复杂,你得多加小心。不论是朝臣还是皇族,许多人都在盯着你的一举一动。”
和朱家两兄弟上演的兄弟情深不同,朱瞻基的神色显得有些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