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看了看,不知道怎么的,突然间就离开了。
而所有的人看看热闹也就回去了,不管是成还是不成,对于他们来说都没有损失。
因为已经快傍晚了,所以说李兴国他们也没有干多长的时间就休息了。
虽然上一辈子他了解过怎么制作大棚的,也知道该怎么才能弄好,但是一切都是别人带着走的。
这一次自己来做,始终还是有些经验不足。
比如说今天第一天打基础,本来就会有图纸就可以把它给画好,不用那么来回的折腾,甚至还要多次确定尺寸。
所以李兴国决定还是要搞出一份图纸出来,这样比较方便一些。
他匆匆忙忙吃完饭之后,立马就开始了自己的操作,很快就直接画好了一个图纸。
这个其实并不难,只要见过猪跑就知道该怎么拦住了。
李兴国第二天一早便开始了他的工作,今天的天气比昨日更加不宜,不仅没有阳光明媚而热烈,反而乌云盖天,还有着北风呼啸。
刚一出门就能看到一地的白霜,屋顶悬挂着一两根短短的冰棱。
正因这北风,即使是在早上,空气里也早早地弥漫起了一股寒冷的气息,让人感受不到一点点温暖。
这意味着一天的工作将会在更加寒冷的环境中进行,给李兴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尽管如此,他依旧精神抖擞,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李爸和李妈一大早就和李兴国来到了田地里,准备开始搭建。
今天的工作重点是埋立柱,这是重中之重。
立柱分为中柱、侧柱和边柱三种,李兴国选择了直径在4到6厘米之间的圆木作为柱材或者多根木头竹子捆扎在一起达到类似效果。
李爸本身就对这些熟悉,不用李兴国说就开始规划。
立柱的基部可以用砖、石或者混凝土墩加固,也可以直接将木柱插入土中30到40厘米。
李爸觉得不仅要插了,还用石头加固了,这样比较稳妥。
为了确保结构稳固,立柱上端应该锯成“u”形或“v”形的缺刻,并在缺刻下方钻孔,以便于后续固定棚架。
为了防止风吹倒立柱,李爸还在立柱的下端交叉固定了两根竹子。
他们正在建设的是一个南北方向延伸的大棚,东西跨度大约有7到8米。
因为考虑部分材料是竹子捆扎代替的,所以弄了两排立柱。
两排立柱之间相距15米到20米,两侧柱距离棚边约三米。
而同一排的柱子间距离则保持在10到12米之间,至于大棚的长度,则是15米。
商量好后,李兴国负责在地上标出每个立柱的位置,随后大家齐心协力挖掘深度为35到40厘米的坑,坑底还特意放置了基石,以避免柱子随时间推移而下沉。
“我们先从中间的立柱开始埋,然后再依次埋侧柱和边柱。”
李爸指挥着,根据立柱的承重能力,在南北方向上设置了合理的排立柱。
随着工作的进展,柱子的高度也在不断地调整,确保整个结构既稳固又美观。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家三口的合作显得格外默契,每个人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
随着时间的流逝,陆陆续续有人过来看李兴国一家搭建大棚。
不知是因为天气凉爽还是因为农闲时节活计较少,今天来的人格外多,似乎连隔壁村的乡亲们都赶了过来。
周围一圈站的都是人,还好地方够大,暂时还站的下。
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场面十分热闹。
其中一些人是程家村的人,有一个是李兴国熟人了,程然的三叔。
他原本仔细打量着的,某个不经意回头时有点惊讶,然后开口打招呼。
“哟,二哥,你怎么也来了?不会是看你女婿吧?”
“三叔,你再乱说以后就别去我家了,明明没有的事情。”
程然的爸爸还没有说话呢,程然就柳眉一皱,不乐意的开口了。
三叔似乎一脸很懂的样子,点点头道:“好了,好了,三叔都知道,不说,不说。”
“没大没小的,这是你三叔。”
程然的爸爸瞪了女儿一眼,然后又和颜悦色地对三叔说道:“这不是传的沸沸扬扬的,老李要盖那种冬天也能种东西的大棚吗?我过来看看,要真是真的,那么就不怕没粮食吃了。这可是大事,不管真假,谁能坐的住啊。”
三叔深以为然,点点头,“是啊,我就是今早听说了,所以跑来看看。”
程然的爸爸神色一动,“那你看了之后觉得可行吗?”
“不知道行不行,但是目前来看,看着还是像模像样的。你自己看吧!”
三叔说完,目光移向正在干活的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