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决定下来由齐帝当这个挡箭牌。
那接下来齐帝他们几个要讨论的就是搞谁?
齐帝眉头微蹙思索道:“如果再对武将下手,有点过于刻意,换个方向对其他方面下手。”
燕王的眼神中闪烁着一抹冰冷的光芒道:“现在朝廷最重视不过两件事,一就是蛮族的战事,二则就是这科举考试。”
齐帝与燕王四目相对,燕王所言,正是齐帝所想。
但要怎么破坏这个科举考试,就是横跨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就他们现在兵力,直接组织一场暴乱,把考场砸了的可能性太低。
一个搞不好就会全军覆没。
来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
说起科举燕王就来精神道:“这本王可是颇有研究,只要把考题泄漏,到时考试不公正那这场考试就是个笑话。”
齐帝面无表情道:“这招是瑶初光玩剩下的,据我所知,这几天瑶初光已经让还吵的不可开交。”
每个书肆都说自已是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甚至有些书肆说自已这是找若来寺的主持卜算出来的。
现在可以说遍地考题,但凡有点心眼的人都知道是糊弄人的。
但因为这些考题便宜,而且讲的东西内容也不随便写的。
就当是讲义拿来学习学习还是可以的。
所以学子们虽然不信这是考题,但也会买下来学习一二,甚至还会点评一二这些私塾出的考题质量好不好。
燕王又提议道:“那我们买通几个考官,到时给一些纨绔子弟开后门让他们中举,等发榜的时候再爆出来!”
齐帝见招拆招道:“凡是参与科举考试的官员,都是抽签定的,而且所有考生的试卷都有专门的人糊名字,后在抄写一遍卷子,你根本没办法从名字和字迹上找到那份卷子。”
而且这只是批改卷子的冰山一角,你我根本无从得知他里面是如何操作的。
因为每个人负责的环节都必须跟其他人保密,每份卷子都必须经过两名阅卷考官的通过才行。
如果有一人认为这卷子可以另外一人认为不行,就要给第三个考官批阅。
由这第三人决定这个考生通不通过。
说出来就这么复杂,想靠随机收买几个官员就能搞乱科举,简直是不自量力。
燕王后面又陆陆续续提了几个,比如让人替考,或者中途换卷子什么的。
齐帝都一一否决了,因为这些招数都是瑶初光玩剩下的。
燕王:····这死丫头怎么比我们还能搞事!
最后燕王有气无力问道:“路全被瑶初光堵死了,这可怎么办?”
齐帝高深莫测道:“来暗的行不通,我们就明着来,科举考试看似给了寒门学子一条通天大道,它的弊端同样也很明显。”
燕王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道:“此话怎讲?”
齐帝嘴角轻轻一撇,似笑非笑道:“这科举考试看似公平,可世间哪有什么真正的公平!”
那些寒门学子没举荐,真的坐下来和那些世家子弟拼学识。
一边是穷得甚至连最基本的笔墨纸砚都常常难以购置得起,甚至可能从未完整见过四书五经全本。
而反观那世家子弟们,从儿时起便有知名的儒士悉心教导,家中藏书比平头百姓柴火都多。
真以为世家子弟全是酒囊饭袋,他们自幼便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家族对其后代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又怎能说他们连自已的子嗣都教导不好呢?
说的更直白点,甚至可能出现在考试上的考题,都是他们老祖宗撰写的。
寒门子弟和世家子弟比拼学识,拿什么比怎么比!
齐帝已经盘算好了,瑶初光不是想要笼络人心,打压世家。
那他就在这上面做功夫,等科举考试结束后,公布中举名单。
到时中举之人必定九成九以上都是世家贵族子弟。
到时他的人就在寒门学子中煽风点火,这科举制也就是个花架子。
中举的都是豪门世家,这和以前推举制有什么区别。
读书是靠日积月累,要有资源才读的起。
像他们这些一穷二白的,还不如以前的举荐制。
那时候要是真被发现才华想举荐一二,从此平步青云。
现在就算官老爷发现你有这个才华,可是他也没办法举荐你。
因为你没有通过科举,而能通过科举的都是出身好,不通俗物的世家子。
到时把民怨煽动起来,看瑶初光还怎么推行下去。
燕王觉这个法子虽然不能立竿见效,但成功的几率比较大。
而且这个是个进退两难的问题,他就不想瑶初光能在短短时间内让这些寒门子弟的学识追平,苦读十几年的世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