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
林暮雨拿着词典,低头对着英文书一个词一个词翻译。
她眼睛亮亮的,专注又认真。
谢昭正在低着头,刷魏庆之留下来的试卷,最後一道题刷完,他忍不住侧头看了一眼林暮雨。
啧。
都说认真的男人最有魅力。
女人也是一样的。
重生以来,他一点点见她蜕变,她对自己抗拒,心灰意冷,到现在藏在眼里炽热的爱意清晰可见。
谢昭忍不住感慨,一切都值得。
“媳妇儿,干什麽呢?”
他探了个脑袋过去,轻声问道。
“翻译。”
林暮雨解释道:“这是魏老师留的任务,他说我数理化没天赋,但是记性好,语感不错,让我练习翻译英文书籍,说能挣钱呢。”
翻译?
谢昭愣了一下。
自己倒是没想到,魏庆之还会给林暮雨留这个任务。
“难吗?”
他低头去看。
发现是外国稿件,很多专业辞汇,自己甚至都不认识。
而林暮雨一个词一个词翻译出来,但是大量都是标红,空缺在那里,显然她也不会。
“我只要把我会的翻译出来就好了,剩下的留着,明天告诉魏老师,他再帮我补全,教我国外的语言习惯和排列顺序。”
她盯着谢昭,眼睛像是潋灧的水光,“我知道一开始很难,但是我不怕,等我足够熟练,能独立翻译了,我就去新华书店或者报社领任务,到时候挣钱,给你做生意!”
“我也能帮到你了!”
谢昭的心一刹那暖得不像话。
他情不自禁伸手揉了一把她的脑袋。
毛茸茸的。
柔软又顺滑。
“我媳妇儿真棒。”
谢昭将脑袋埋进她颈项里,深深嗅了一口茉莉花香,好像一身的疲惫一扫而空。
“要是以後挣不到钱,我可就靠媳妇儿养活啦!”
谢昭笑着道。
“没问题!”
林暮雨凑过去,轻轻的将脸蛋靠在谢昭的手掌心里。
“我挣钱养你,我吃的很少,也能吃苦,我只要你别离开我。”
“我一辈子都不会离开你的。”
…………
向阳镇是个大镇。
这里位於湖东县南面,镇子不算大,北边靠近山脉,湖东县最大的采矿场就在这里。
也是谢诚之前工作的地方。
沿着采矿场往外走,逐渐繁华热闹起来。
街道大部分是土路和石子路儿,只有最中间的十字大街,是两条横贯的水泥路。
房屋多为砖石结构的平房,样式简单,间或有木质结构的屋子,窗户少,透不进去光。
在南街上有一家大型供销社,往外走三百米,就是卫生院和一些小摊铺,道路尽头,就是赶集的场所。
平日里摆着猪肉摊子和一些农产品,是一个大型的集散中心。
北街则是偏向工业街。
小型的粮食加工厂,帮着脱稻谷,打面,磨粉等等。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还有农具修理厂,都是集体所有制企业。
镇子上没有公交车,大部分都是靠走路或者自行车,因此道路虽然不宽,但是半点不拥挤。
谢昭虽然很少来向阳镇。
但是他对这里很熟。
不为别的。
因为这里是陈东海起家的地方。
谢昭出生那年,也就是意外被人换成陈东海儿子的那一年,是陈家最穷的时候。
64年,还是集体承包制,老陈家被排挤,分到最苦最累的活,家里又只有陈东海一个儿子,常常工分挣不够。
长年累月饿肚子早就是常态。
那年年尾,谢昭出生,下大雪。
陈东海爹妈上山砍柴过冬,从山上摔下来,一场重病耗费家里全部积蓄,倒欠生产队十几元外债和工分。
家里问队里借了半年的粮食,实在是被逼得没法儿,陈东海一瞧爹妈躺床,儿子刚出生嗷嗷待哺,媳妇儿饿得没有半口奶。
他顶着投机倒把的风险,开始做小生意。
一开始是偷偷卖鸡蛋。
後来又是卖鞋底,再後来,机缘巧合被人提拔到制衣厂,干推销员的工作。
几年过去,他受不了这个气,一怒之下辞职,借钱,开始在向阳镇搞起小型服装加工厂。
他凭藉自己之前积累的人脉和资源。
送钱打通了向阳镇的关系,弄到了集体企业的挂牌。
一步步将生意做起来,直到那年展销会,一飞冲天,将东海服饰这个品牌远销江城各地。
他可是在向阳镇呆了足足八年。
谢昭也在这里成长到八岁。
骑着自行车,穿过南街,一路朝着北街左拐,到第三个胡衕口子时,谢昭停了下来。
这里和记忆中没什麽太大差别。
一排木头房子,挤挤挨挨在一起,地面是青石板铺的,家家户户的门头都很窄,有的还要下楼梯才能进去。
最里头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