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开局被曹操模拟人生> 第70章第三位文学老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章第三位文学老师(2 / 3)

他更是要向前看才对。

“哎,若是太祖皇帝得知明亡于二百余年之后,也不知会是如何感想。”

刘伯温转过身去,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方才转回,叹息一声道。

“老夫晚年拒不仕清,归隐山野,清贫一生,也算对得起皇家天恩了。”

宋应星生前只是七品小官,并未受到明朝皇帝的隆恩,何况他生前也没有降清,自认为对得起朱家皇帝的恩德。

所以,他对明亡后的感受不如刘伯温深,也在情理之中。

“诸位老师都是性情中人,学生又岂会见笑。”

曹斌摇了摇头,说了一句之后,就转移话题,说道:“如今新的武学老师已经到了,该召唤第三位文学老师了。”

武学方面的学习,毕竟与身体素质相关,跟用脑的学文可比不得。

所以,文学方面,他都已经学完了两位老师的知识,而武学方面仅学完项羽的武艺,晚了一步。

“不错,孤王很期待第三位文学老师到底会是谁。”

项羽闻言,双眼一亮,连忙说道。

“走走走,咱们一起去瞧瞧。”

刘伯温、宋应星、岳飞三人互相对视一眼,皆点头应下。

而后,众人出了大殿,一起来到第三间宫殿的门前。

“斌儿,快点儿推开,看看到底来的是谁?”

来到大殿门前,众人催促道。

“好!”

曹斌没有推辞,径直走上前去,用力推开宫殿大门。

‘吱呀’一声,宫殿大门被推开。

众人鱼贯而入,踏过门槛,走入大殿之中。

大殿内的布置跟前面的宫殿别无二样,正前方放着一张讲台。

讲台前,站着一位身着黄衣道袍,头带方巾,手执九节杖的老者。

“嗡!”

只是看到对方的一瞬间,‘学习空间’自动将这位新老师的身份信息传给了曹斌。

张角,自号大贤良师,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

中平元年(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但很快就遭到汉室朝廷的镇压,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张角...为何会是你?”

弄清张角的身份信息之后,曹斌极为诧异,惊呼出声。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第三位文学老师居然会是张角。

如果说,第一位老师刘伯温的到来,是给他打基础的话,那第二位老师宋应星则是让他学习理科杂学。

但曹斌实在是无法理解,学习空间将张角召唤出来的意义在哪里!

太平道的教义,曹斌有所耳闻。

其教义宣称,世间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

这种导人向善的教义,能说不好么,当然好了。

但问题是,曹斌日后是要做皇帝的人,他学这种教义有何用?

还不如实在一点,教他文学或是杂学,再学以致用。

“什么?张角?好家伙,什么鬼?”

听到曹斌的惊呼,项羽、刘伯温、宋应星、岳飞等人都双耳一动,瞬间知道了新老师的身份。

此前,他们都从曹斌的口中,知道了华夏五千年史,也知道张角的名号,更是知道他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黄巾起义失败了,但却影响深远,动摇了汉室的根基,才会让董卓、袁绍、曹操、孙权等诸侯有机可趁。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给后世农民起义留下深刻的教训。

它摧毁了一个时代,吹响了东汉末年这个黑暗而腐朽的时代灭亡的号角。

这样的农民起义,不是鲁莽之举,而是英勇壮举。

就连后世历朝历代的明教、白莲教、太平天国等起义,都是以张角为榜样,尊称他为始祖。

综上所述,张角虽然为王前驱,做了马前卒,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后世的贡献颇大,绝对不容抹杀。

但话又说回来,项羽、刘伯温等人还是没搞懂,学习空间召唤出张角,到底意欲何为?

“学习空间...空间之主...建安十四年...哈哈...”

这时,张角吸收完空间给予他的信息,不由得双眼一亮,仰天大笑。

他死的时候是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如今是建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09年。

换句话说,他已经死了二十五年的时间。

“贫道见过空间之主,见过刘先生,见过楚霸王,见过宋先生,见过岳王爷。”

笑了一阵之后,张角回过神来,向着众人揖了一礼。

看着众人脸上的神情,他的双眼好似看透了众人的心思一般,澹澹地说道:“诸位可是在疑惑,为何出现的是贫道?”

“确实如此,学生很疑惑,你要如何教我?”

曹斌站了出来,开门见山地问道。

“你是空间之主,乃天命卷顾之人,贫道很期待,你能推翻腐朽的刘汉朝廷,再建新朝!”

张角上下打量着曹斌,目光炯炯有神,说道:“相比于他们四位的文治武功,贫道自愧不如,只有一门拿得出手的东西,不知你可有过耳闻?”

“嗯???太平要术?”

曹斌闻言,心中一惊,轻声问道。

他想起来了,张角最为出名的,当属他的毕生所学,太平要术。

太平要术,又名太平经,乃道经‘三洞四辅’之一,辑入历代道藏。

其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方面。

经义上,构筑了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图景,提出了一套“无为而无不为”统治术;

提出了修道的教徒的修身养性术;提出了财产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恶报应观念,指出只有人们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