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儿子,但那是九叔在外头办差好久的缘故,如此论下来,最可能被长辈责怪的,还是她额娘。
云雯被闺女同情的目光看得一阵无语。“你这小人儿,又在想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儿?”
小丫头嘴一抿,朝额娘露出一个讨好的笑:“虽然皇玛法说只要六岁以上的哥哥们去应对,然而我心里想孝顺皇玛法,也想给他说几句呢。阿玛额娘抱我去前头好不好呀?”
她一定会给这辈子的爹娘长脸的!景君格格握了握小拳头。
这孩子越来越不掩饰自己是个神童的事实了。云雯捏了捏女儿的小鼻子:“你可收敛些吧。”
八贝勒比八福晋更加宠闺女:“想去就带她去吧。景君再聪明也是个小孩子,小孩子就该快快乐乐的,而不是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于是八爷夫妻俩抱着闺女,让侍从拿着酒杯去前头给皇帝敬酒。
此时已经是宴会中段,各皇孙多是回桌跟父母一道用膳了。在慈宁宫给小皇孙们摆的宴席,是不可能像外头大宴那样是冷的,热乎乎的锅子,新出炉松脆的酥皮点心,放烤羊肉的盘子还能摸到有些烫手的感觉。
这也是八爷想把景君带来吃这顿席的原因,着实算得上难得的口福。与在宫里长大的皇子们不同,皇孙辈想要真正享受宫里的好东西,一年也得不了几回。
因此今儿宴席上,小孩子们多是吃得挺认真的,就连福晋和皇子,都比平日里多动不少筷子。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老大家的弘昱和太子家的弘皙就被康熙爷留下来考学问了。十一岁、十二岁的孩子,按照康熙给皇子们安排的进度,已经学完三本《四书》了。
按照朱熹的说法:“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弘昱弘皙的进度,应该已经学完了《大学》、《论语》,已经学完《孟子》或正在学《孟子》。
康熙考孩子也算是有经验的,先考了几句《大学》的背诵,又考了几句《论语》的释义。弘昱和弘皙都答得不错。
而八爷夫妇抱着景君格格到御前的时候,康熙正在让两个半大孩子背诵《孟子》。“出个题考你们。霸者之民驩虞如也,后面百字是什么?”
弘昱:“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注2】
然后这个孩子恭恭敬敬地拜了一拜。“孙儿背《孟子》,尚以段背诵,未靖全功,不知下文如何。”红色从这个孩子的脖子一路烧上脸颊,显然是极羞愧的。
尤其是,当比他还小一岁的弘皙能够背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满足康熙爷以下百字的要求的时候,那种红色几乎变成紫红色。
“弘皙背书极好。”康熙爷夸道。这已经是《孟子》一书的最后几段了,又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弘皙还能满足跨段落背诵的变态要求,实属不易。
弘皙得了夸奖,小脸也微微泛红,看上去和弘昱更像堂兄弟了,也是从脖子开始往上爬的。不过同样是脸红,其中的意义大有不同。
“从前太子背书快,也不过是这样的进度。”皇帝脸上露出一丝怀念,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什么深意。
直郡王皱了皱眉,脸上没了笑容。
而太子脸上亦没有什么表情,只有一旁站着的太子妃,依旧挂着仪式性的温和的笑。
气氛很奇怪,也许真正能表现出肆无忌惮的高兴的,就只有皇帝本人了。“今日弘皙背书最佳,这枚扳指就奖给你。”说着,万岁爷就从左手大拇指上摘下一枚墨玉扳指。
弘皙,如今活下来的事实上的太子长子,双手接过那枚扳指。
“若哀家没记错,这是皇上带了几十年的老物件了。”太后突然说,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场面上气氛更加凝滞了。
康熙轻轻眯起眼,端起茶水在唇边轻轻吹。热气氤氲背后的眼神,仿佛藏在山间雾气背后的猛兽。猛兽许是路过,猛兽许是已经盯上了谁。
就在这时,小女娃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皇玛法,景君也想要戒指。”
直郡王、太子、太子妃、弘昱、弘皙……所有人都像受了惊似的,猛地转头朝声音发出的地方看去。
才三岁的小女孩儿穿着红色镶白毛滚边的小夹袄,稳稳坐在八贝勒的手臂上,红艳艳的小嘴儿一开一合,说话流畅极了:“景君会背书,景君也能有戒指吗?亮闪闪的。”
“皇阿玛恕罪。”八贝勒和八福晋作势要跪,被康熙一挥手制止了。
“哈哈,这是老八家的大格格。你也会背书,你会背什么?”康熙爷跟软软糯糯才三岁的小孙女说话,声音可以说是很柔和了。然而刚刚那龙潭虎穴般的气场尚未散去,换了老五、老七家的几个小子在这里,恐怕半个字都不敢说了。
不过景君完全不怯场,露出一个萌萌的笑容:“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
小奶音一蹦一蹦的,竟是将弘皙刚刚所背的一百字《孟子》给重复了一遍。
满座皆惊。
弘昱和弘皙脸上的红晕都消下去了,弘皙的脸色甚至还有些惨白。
康熙爷默了默,开口道:“她这是……过目不忘?”
闺女给整了个大雷,八贝勒夫妇只好跪下来回话:“是比寻常孩子记性更好些,但……也不知道长大会如何。是儿子/儿媳平时管教不严,让她胡闹了。”
康熙没管成年儿子的谦辞,只朝小孙女招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