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她的那间屋子必须给她留着,以防她哪天要过来住。
当然,她没住的时候他们想堆点儿什么也都是可以的。
朱以群自知讨不了什么便宜,灰溜溜的离开了。
至于要不要留下来帮忙?呵呵,这一点自觉性她是从来没有过的,自己家还忙不过来呢。
因着干活的都是壮劳动力,一下午的时间房屋就被拆了个干干净净,顺带东西的分门别类的放好了,场地全空了出来,接下来就等着开工那天了。
随后的两天,叶程父子俩找人帮忙去买了些砖块、木材、瓦和一些其它材料。
十二这天一大早,来帮忙的泥瓦匠和木匠就来了。
因着叶志祥一家平常人缘关系不错,他们家平时也是爱帮忙的,因此还来了不少乡亲。
当然,乡亲们自愿来帮忙是不用给工钱的,负责中午一顿伙食就可以。这年代哪家都不是很富裕,大家是能帮一下就帮一下的。
想想后世可能住同一个单元的人都不一定认识,季文兰觉得还是这时代的人比较淳朴热情,她也很喜欢这个充满人情味儿的地方。
因着来帮忙的人比较多,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季文兰他们就没直接煮米饭,而是和了不少玉米面一起蒸的,肉菜里也加了很多的素菜,想着反正能管饱就行。
半个月时间,一座宽敞的小院儿就基本建成了,剩下的就剩下上梁和盖瓦了。
对于上梁,农村人还是比较看重的,这关乎着以后气运,一点儿也马虎不得。
正好第二天就是个黄道吉日,叶程一家决定第二天早上就上梁。
住了半个多月的棚子了,早晚气温也开始下降了,大家都有些吃不消,特别是俩孩子,都想尽快住进新房子里。
这天下午,叶程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公社,买了些猪肉、鱼什么的,准备明天上梁的用,顺便犒劳一下大家。
又买了些花生糖果之类的,当然,还不忘买了些大红粉、红纸,这可是必不可少的。
这天晚上,大家都忙到了很晚才去睡觉。
没一会儿,叶程旁边就传来了老爹的鼾声,他转了转身子,却是怎么也睡不着。
抬头撇了一眼旁边隔开的帘子,哎,什么也没看到。
自己媳妇儿就在隔壁,他却看不见,更是摸不着,想想就委屈:他都好久没正正经经和自己媳妇儿说过话了,好久没闻着她身上淡淡的香味儿了,更是好久没抱着她睡觉了。
至于抱着她嘛,当然是等她睡着后悄悄地抱啦。
要问他醒着为什么不抱?呵呵,他能说他怕她那凌厉的眼神和凶残的小拳拳吗?
想着想着,终于在不知不觉中睡了过去。
知道他们家今天上梁,院子里早早的就来了许多人,一下子显得热闹极了。
叶萍萍和丈夫田德林怕早上来不及,昨天晚上就来了,孩子们在上学,也就没带来。
好在他们家开始修房子的时候带着俩孩子回来住了一晚,不然俩孩子还晓得要闹成什么样子呢。
田德林也趁着休息的时候回来帮过几次忙。
早上八点刚到,上梁正式开始。
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忙把贴了红纸的正梁抬到新建的堂屋前,供桌上摆好猪、鱼、香烛等祭品开始祭梁。
结束后再把正梁抬上屋顶,这时鞭炮齐鸣,上梁师傅高喊“上梁大吉”,便把正梁抬到屋顶正中,再放一些装了吉祥物品的红布袋,讨个好彩头,寓意平安吉祥、富贵如意。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抛梁”了,木匠一边把叶程他们昨晚上准备的染红的花生、糖果、钱币从屋顶上向四周撒下来,一边开始说着吉祥话:
“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百米年年满……”
而下面的人们则开始争着去捡撒下来的东西,沾沾喜气,一时间倒是热闹非凡。
中午,季文兰他们做了修房子以来最丰盛的一顿午餐,有猪肉、鸡肉、鱼肉……
他们准备的够多,请留下来的人都来吃了一顿,大家都夸他们家会做事儿。
又过了两天,他们家的房子总算完工了。
因着墙面刮了水泥,又刷了白灰,他们想要多晾一段时间退退湿气和味道,倒是没急着住进去,只是该准备的东西还是准备起来了。
比如屋里的家具,窗帘什么的。
趁着大家还没搬进新房子,叶程又跑了两天,终于给家里牵上了电线,自此结束了照明全靠煤油灯的时代。
这次除了他们家,还有七八户人家也牵上了电,倒也不显得突兀了。
当然,周大队长家是去年就用上了电,只是平常没什么事儿都没咋用,基本上就跟摆设没差别了。
其实很多人家都用得起电的,只是想着牵电线要费钱,以后还要交电费就感觉划不着。
二十天后,一家人终于搬进了心心念念的新房子。
季文兰让叶程特意去定做了一个一米八的床放进他们的房间,方秀英和叶清清看见的时候还偷笑了好一阵儿,打趣他们夫妻俩的感情好呢。
这时候的农村,普遍都是一米五的床,挤挤也能睡下夫妻俩和俩孩子呢,基本上就没有这么大的床。
还好他们刚修了房子,房间也不小,不然光放这个大床就别想再放下其它东西了。
刚听说要做一个大床的时候,叶程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忍不住在心里偷偷乐了好一阵儿,想着媳妇儿就快成真的了。
呵呵,要是知道季文兰的真正用意,恐怕打死他也不会那么乐意的,就是一米宽的床怕是都嫌宽了。
这就叫什么:乐极生悲?高兴得太早了?还是太单纯了?
恐怕都有吧。
这回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