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上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上课(1 / 3)

唐国安给李谕在工字厅安排了一个办公室及住处。

至少民国时期,不管学生还是教授,清华的住宿条件都要远超北大一截。

很多民国的大师或者从国外来中国视察的大学者,基本都会选择住在清华工字厅,比如泰戈尔。

受唐国安校长的要求,李谕这段时间在学校里上点课。

其实清华不缺老师,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美国过来的老师。

论授课的本事,李谕都不如讲台上会卡壳的爱因斯坦,不过李谕胜在有超前一百年的认知水平,能够在高屋建瓴的层次上进行指导,说出一些超前观点。

从教育学上看,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另一边,谢煜希也很给力,回了趟美国后利用卡耐基基金会以及卡耐基的巨大号召力,又带回了三名老师:两名女老师、一名男老师。

这几名老师的薪水将直接从教育基金会支取,不占用清华的办校经费。

早期来清华的美籍老师,相当长时间里一直是女老师多过男老师。

1910年时,唐国安通过“美国和加拿大大学校际间基督教青年会”从美国选聘合适的教员,经过缜密细致的选聘,组成了17人的美国教师团:9名女性8名男性,包括一位医生和一位体育指导

至于为什么女老师多,可能是因为清华给的薪水多,女老师在美国的收入又远远比不上男老师,还不如远赴海外。

多点女老师也有好处,起码对国内风气开化很有用,——没有女老师,怎么招女学生。

李谕感激道:“这几年你在中国东西南北四处跑,忙于教育一事,真是辛苦了。”

她一直忙于基金会创立的几所学校,每年加起来可以招募上千学生,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十分优秀。

谢煜希说:“这几年我的观念发生了很多改变,与我曾经脑海中的中国区别太大了。巨大的差异感有时让我非常迷茫,甚至看不到希望,我只希望用忙碌来暂时忘记困惑。”

她的成长越来越多,一个在纽约长大的顶级富豪家族的千金,放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确实格格不入。

谢煜希又拿出一封信:“芝加哥大学贾德森校长托基金会给你带了一封信。”

李谕展开读了读,主要是询问哈佛中国医学院的情况。

几年前,芝加哥大学也曾想过在中国办个“芝加哥大学”分校,不过计划一直没能推进下去,因为单靠大学的力量确实太薄弱,最关键的还是那两个字:经费。

李谕说:“可以让贾德森校长在美国观察一下赴美留学生的情况。至于办学,他最好联系洛克菲勒先生。”

谢煜希道:“洛克菲勒先生早有在远东投资教育的情况,看到我们的基金会取得如此成果,已经蠢蠢欲动。”

李谕说:“这是好事,他们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询问我;如果派来考察团,我便亲自帮着接待。”

谢煜希道:“我会把你的想法转达回去。”

——

清华作为预备留美学校,课程安排与其他学校大不相同,总体上可以分为上午课与下午课。

上午课是英文、数学、地理、历史西洋史、生物、物理、化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公民等,一律用美国出版的教科书,纯英文授课。

下午课则是国文、历史、地理、修身、哲学史、伦理学、修辞、中国文学史等,一律用国语,中国的教科书。

这样划分的目的显然是要加强英语教学,使学生有更多接触英文的机会。

所以这时候的清华学校学生普遍英文比其他学校也要好一些。

上午课的教师一部分是美国人,一部分是能说英语的中国人。

下午课的教师则是一些国内的老先生,大都在前清有过功名。

稍微想想就知道,不管从学校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重点都放在了上午课。

这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毕业时,上午课的成绩需要及格,下午的成绩则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如此安排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轻视中文课程。

坦诚讲,这是民国初期清华在教育上最大的缺点。

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顾了英文就不容易顾中文,也可以理解。

只不过学校对待中文老师与外籍老师的差别待遇有时容易令学生产生异样的想法。

中文教师的薪资水平明显低于外籍老师,并且他们集中住在比较简陋的古月堂,中文教师显然不受尊重。

这在学生的心理上有不寻常的影响:一方面会使学生蔑视本国文化,崇拜外人;另一方面还会激起反感,偏偏就是不想对洋人低头。

存在两种想法的学生都不少,并且第二种想法慢慢地会越来越多,——物极必反呗。

历史无数次验证,有文化的年轻人是最不容易掌控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