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华唐0113 唐朝公主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陈景恪又接连说了好几句‘残句’,全都是那种不记得全诗,只记得一两句的那种。
能记全的诗自然是要留着在合适的时候再抄。
但经典就是经典,哪怕只是残句,依然让李丽质和李明达姐妹两个震惊不已。
感觉差不多了,陈景恪说道:“就这些了,公主看可还够?”
李丽质正想说足够了,可眼睛闪烁一下又改口道:“都是好句,可残句总归是残句,缺少压轴之作呀。”
陈景恪并不上她的当,说道:“天下士子如此之多,我相信很快就会有数不尽的优秀诗作出现。”
李丽质见他如此也没有再说什么,有这些残句当‘砖’确实足够了。
到时候邀请一些士子开文会,把这些残句拿出来,会有无数想要扬名的读书人试着补全或者附和。
到那个时候,古池不但能成为长安一景,还有可能成为文风鼎盛的象征。
对陈景恪本人好处也很多,别的不说,肯定能才名远扬。
文人的社会地位可是远在医师之上的,到时候和小兕子才是真正的般配。
她们姐妹俩也能因此收获美名,甚至拉拢一部分士子,将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到了。
作为大唐的公主,她考虑的可是很长远的。
接下来他们又商量了一下文会该怎么举办,如何扩大声望。
陈景恪给出了两条建议:“可以单独建一面墙,只要对自己的作品满意,都可以写在墙上任由他人评说。”
“为期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不等,哪首作品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就铭刻在石碑之上。其余诗词则全部刷白,等待下一位士子到来。”
李丽质情不自禁点头道:“此法甚佳,还有吗?”
陈景恪继续说道:“若举行文会,可以把与会者的诗词集结成册,印刷发行广为流传。”
李丽质疑惑的道:“集结成册广为流传乃文会常用之法,只是不知道这印刷为何物?”
陈景恪并不奇怪她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凋版印刷术恰好形成于初唐这一段时间。
武周时期技术才成熟,唐朝中后期才得到广泛使用。
此时还是贞观年间,印刷术还处在萌芽状态,只在某些小圈子里偶尔使用,李丽质不知道是很正常的。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公主应该见过拓印吧?如果我们把文章以阳刻之法凋刻在木板上。”
“刷上墨水再把纸铺在上面扫一下,是不是就拓印到纸上面了?”
李丽质试探的问道:“印章?”
陈景恪颔首道:“对,可以把凋版看做是一个大印章。只是这个印章上面凋刻的不是几个字,而是几十上百个字。”
“如果我们凋刻几百块这样的凋版,把印刷出来的纸组合装订在一起,是不是就变成书了。”
李丽质本就是聪明人,听到这里哪还不知道印刷术的优秀之处,击掌叹道:
“好一个印刷术,没想到医师在机关学上亦有如此深的造诣。”
陈景恪摇头道:“公主谬赞了,这印刷术并非我所创,是民间早已有之的方法。”
“只是他们的技术还不成熟,我也是在他们的基础之上改进得来的。”
李丽质反而更加欣赏他的坦诚,道:“能在前人之法上推陈出新,亦是难得。”
之后又详细询问了印刷术的各种技巧。
陈景恪虽然没有详细了解过这东西,但史书上还是有大致的流程的。
比如枣木、梨木是性价比搞好的材料。
墨的要求就比较低了,因为凋版使用的是木料,着墨性良好,平常的松烟墨就可以满足需求。
把字写在比较薄的纸上,再把纸反着贴在木板上。
使字迹留在木板上,然后工匠把没有墨迹的地方去掉。
之后就是裁剪纸张,刷墨,铺纸,印刷,装订等等。
一旁的李明达并没有觉得自己被忽略,反而因为陈景恪能和自己的姐姐侃侃而谈,感到非常的开心。
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人有三个,李世民、李丽质和李治。
李世民就不说了,李丽质是因为扮演了亦姐亦母的角色,李治则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在她心里姐姐是很厉害的,陈景恪能和姐姐谈笑自如,那也是非常的厉害。
而且他好像又发明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连姐姐都被折服了,果真是厉害呢。
陈景恪可是她认定的知己,他越优秀她就越开心。
所以在一旁看着两人商量事情,她非但没觉得枯燥和冷落,反而非常开心。
李丽质敏锐的察觉到了印刷术的影响力,所以问的非常仔细。已经决定回家就找工匠进行研究,尽快拿出成熟的印刷技术。
陈景恪在这个时候提印刷术,其实也是有意为之。
他能看得出来,这位长乐公主可不是后世朝代的吉祥物工具人公主。
而是真正有社会影响力,能对朝局产生影响的人,很显然她也很善于利用这一点。
把印刷术告诉她,能更快更有效率的推广这种技术。
两人谈了许久,不过都很克制的没有谈印刷术带来的政治影响,话题止于技术本身。
一口气把印刷术的事情说完,陈景恪再次把话题拉回来,道:
“若能建一作坊印刷文会文集,想来用不了多久古池就会成文风鼎盛之地。”
“天下士子无不趋之若鹜,以古池扬名为荣。”
李明达兴奋的俏脸晕红,这古池可是她家的。一想到自己将要亲手打造天下盛景,她就激动不已。
再想到这处盛景是陈景恪一手提议并促成的,她就更开心了。
果然不愧是我的知己,处处都为我着想。
哎呀,好想早点搬过来住呀。
之前对皇宫的种种不舍已经全部被她忘却了。
李丽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