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老吴对方翰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老杨不确定这究竟是不是他的真实想法,因为老吴这人善于伪装。
尽管对方翰民的试验仍然觉得匪夷所思,但面对试验结果,老吴不得不承认试验取得了成功,回想自己当初不仅不愿跟方翰民为伍,还想等试验失败之后,看老杨和方翰民的笑话,现在这一切都落空了,被试验成功的事实打脸之后,老吴认为自己应该毫无保留地支持方翰民,才能得到老杨和方翰民的谅解。
对于老吴的反常表现,老杨看得很清楚,但他理解老吴的心情,毕竟是有工科背景的技术人员,面对铁一般的试验结果,选择坦然接受,不失为明智之举。
不过,老杨认为支持方翰民应该有个原则,对于实施“酰化”岗位的工艺改进这项工作而言,除了技术层面,有些事是方翰民力所不能及的,因为他的身份摆在那里,把什么事都推给他,车间领导倒是省心了,但有点强人所难。
“酰化”岗位虽然只是二车间五六个工段之一,但对一个岗位的工艺实行整体改造,也是二车间的一件大事,在实施过程中,把工作全权交给一个年轻人,车间行政领导和技术主管却袖手旁观,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老吴本以为自己的建议是对方翰民的无条件支持,会得到老杨的赞同,没想到对方却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这对搭档素有隔阂,自己的建议再次遭到老杨反对,老吴心中的不快油然而生,“现在厂里技术科都知道这件事了,‘酰化’岗位的工艺改进势在必行,你说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呢?”
老杨似乎已经考虑过这件事,“成立技改小组,你,我和方翰民为技改小组成员。”
“那就叫技改三人组,”老吴琢磨了一番,“你的意思,让方翰民跟咱们在一起工作?”
“对,由方翰民负责技术,咱们俩负责关系协调和日常事务的处理。”
“可是,”老吴顿了顿,特别声明道:“我不是瞧不起方翰民的身份,但他毕竟只是个入场时间不长的临时工,他跟咱们一起工作,这合适吗?”
再怎么辩白,这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老吴还是从骨子里瞧不起方翰民的临时工身份,他认为自己跟老杨都是国家干部,一个临时工没有资格跟他们一起工作。
听了这话,老杨自嘲地一笑,“有什么不合适的?方翰民那个临时工解决了我这个国家干部一直都没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就凭这一点,他完全有资格跟咱们在一起工作!”
虽然说的是自己,但老杨这番话,还是让老吴有点无地自容,因为老杨是车间行政领导,按照分工,他负责本车间的人财物和日常管理,而老吴恰恰是车间技术员,解决车间技术问题是其分内之事,但二车间建成投产以来,一直存在多种技术问题,老吴对此却束手无策,一个从来没有为解决技术问题提出过任何建议的技术主管,难道不是严重失职吗?
被老杨戳中了软肋,纵然再不服气,老吴也没法辩驳。老杨是车间行政领导,他决定让方翰民加入技改三人组,除了方翰民的临时工身份,老吴找不到更合适的反对理由,但老杨根本就不在乎方翰民的身份,他只关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天上午,考勤员肖敏通知方翰民开会,“秀才,是不是车间领导又要让你回办公室工作了?”
“不知道啊!你没听到什么消息吗?”
“我没听到什么消息,不过领导让你去开会,我觉得肯定有事情向你交代,估计你快回来了。”
方翰民不置可否,说话间他来到了车间办公室门口,伸手在门上敲了几下,从屋里传来老杨的声音,“进来!”
推门进屋,老杨招呼方翰民在旁边的长条椅坐下,他把技术科的意见和车间下一步的打算做了简要介绍,然后直截了当地说:“为了对‘酰化’岗位的工艺实行整体改造,车间决定成立技改三人组,除了我们两个,你也是技改三人组的成员。”
虽然前世的方翰民是大名鼎鼎的rgp公司新药创制中心项目主管,那个圈子接触的人,其层次要比老杨和老吴高得多,但现在的方翰民只是个临时工,能跟两位车间领导共事,还是让他感到有点忐忑,“主任,我就没有必要加入技改三人组了吧,有什么事,你们直接吩咐我去做就行了。”
“这是我们的决定,你不要推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完成‘酰化’岗位的工艺改进。”
无论是不是技改三人组成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方翰民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毕竟“酰化”工艺改进的建议是他提出来的,试验也是他亲自做的,别人难以替代他的作用。
按照分工,方翰民负责“酰化”工艺改造工程的所有技术工作,老杨和老吴则负责协调各种关系,这也是老杨执意成立技改三人组的根本原因。谁都知道方翰民只是个入厂不久的临时工,人微言轻,如果把这项工程全交给他,一旦需要人事、物资或跟厂里有关部门的协调,没有人会买他的账,到那时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目标明确后,方翰民的工作场所再次回到车间考勤员办公室,肖敏惊喜地说:“欢迎秀才回来!我就说嘛,你们上次做试验取得了那么好的效果,领导怎么舍得让你回原来的岗位呢?”
方翰民的临时办公地点跟肖敏在同一间办公室,前段时间因为试验工作比较紧张,这位热心的女同事对方翰民照顾颇多,比如办公室卫生和打水买饭等日常事务,她都替方翰民做在前头,虽然方翰民也不是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