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突如其来的红莲危机中情况最复杂的湖广, 经过短暂的调整......依旧被迷雾笼罩,令人难以判断接下来的走势。
湖广城池多,卫所也多, 能轻而易举的驱逐红莲。
想要在保护乡镇百姓安全的同时, 分出大量的人手,在丛山密林中寻找隐藏的红莲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湖广足够富裕,也会觉得消耗过大,得不偿失。
因此,湖广发现红莲不再试图攻击城池和乡镇, 只想路过湖广, 赶往其他地方之后, 对待红莲的态度也逐渐改变。
从不惜一切代价的赶尽杀绝,变成以防备为主, 不再主动搜寻围剿。
如今红莲甚至能在湖广的地界暂时修整,悄悄聚集。
唐臻的消息来源不仅依靠岑威和燕翎。
自从红莲子贼子进入湖广,布政史沈思水写请安折子的速度, 忽然变得格外频繁。基本维持每日一封的频率, 偶尔能达到每日三封。
请安折子的大半篇幅,皆是富饶的布政史对唐臻哭穷,细数红莲贼子的残忍和狡诈, 叹息他们的行为给湖广百姓造成的损失。
末尾常常言语生硬, 甚至不合逻辑的将话题转到四川, 暗搓搓的控诉唐臻眼中只能看得到四川,完全忽略正受苦受难的湖广。
唐臻能理解湖广布政史,‘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心情。除了佩服沈思水, 宁可舍弃面子也要抓住里子的精神, 只能无情挥笔, 写下‘阅’字。
然后心情复杂的看着他批复过的折子,第一次原路送回来处。
沈思水的固执,远远出乎唐臻的预料。
接下来几日,他不仅没有减缓写请安折子的频率,还在折子中透露更多关于红莲贼子的信息。从浅浅的试探,变成明目张胆的向唐臻表达不满。
四川巡抚防备红莲,维持四川的秩序有功,所以得到太子的褒奖,不仅有盖传国玉玺印记的东宫诏书褒奖,还有从京都送到四川的赏赐。
他沈思水,也没眼睁睁的看着湖广因为红莲贼子生乱。
太子殿下如果不偏心。
难道不该给他,与四川巡抚相同的待遇?
无论沈思水如何暗示、明示,在请安折子中透露越来越多,有关于红莲贼子的最新消息加码,唐臻都不肯给沈思水准话。
他像是缩在壳中小心翼翼探索世界的乌龟般,以缓慢的令人发指的速度回应沈思水的不满。
批复请安折子下方,朱红色的‘阅’字,逐渐变长。
先是开始回应沈思水对太子殿下的关心,然后终于鼓起勇气,询问红莲贼子的恶行。偶尔会提起四川巡抚的功劳,向沈思水透露,自身对红莲贼子悄悄聚集,朝京都靠拢的担忧。暗示沈思水,最好在湖广境内彻底解决红莲贼子作乱的隐患。
总之,闭口不提,沈思水也想要东宫诏书表彰的事。
沈思水向来是最喜欢往京都送请安折子的‘封疆大吏’,没有之一。
见到唐臻的态度逐渐软化,愿意在批复的请安折子中留下更多的信息。他不仅没有因为唐臻刻意忽略他的需求恼怒,反而更慷慨的安抚唐臻的不安。
有关于湖广境内红莲贼子的动向,尽数被记录在最新的请安折子中,源源不断的送到京都。
大有只要唐臻愿意付报酬,他就能克服千难万险,将红莲贼子彻底留在湖广的意思。
唐臻知道沈思水为了达成目的,送到京都的消息必定经过春秋笔法的润色。相较真实情况,比较夸张。
结合岑威的模糊消息和燕翎的精确消息,刚好能构成比较清晰的框架,方便唐臻通过画饼和出尔反尔,影响沈思水的心情,掌握红莲贼子的动向。
他与沈思水的奏折通信,早在刚开始相互套路、画饼的时候就变成‘绝密’交流,不再经过内阁。
即使暂时存放在书房中,也会有东宫的仆人轮班看守,方便他们监守自盗。免得细作背后的主人,发现太子开始有秘密,变得不受控制,做出发疯的举动。
哪怕是正在算计着,想从太子身上谋求好处的沈思水。
忽然发现,在请安折子中与他交流时胆小如鼠、只会耍赖、有些小聪明却尽显贪心的太子。远在京都却能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游刃有余的守住秘密,也会觉得不对劲,开始防备太子。
以他的谨慎,甚至有可能直接终止与太子的交流,免得最后落下与虎谋皮的下场。
这绝非唐臻想要看到的画面。
已经熟读圣朝法律的唐臻,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
他是太子,他说绝密,就是绝密。
私下打听他的消息,是私下的事。
谁敢当面质问他,立刻以窥视东宫的罪名处理。
要是有人不满沈思水算计着想从东宫得到好处,愿意取而代之,唐臻也没意见。
反正只是工具人,换来更贪婪、不顾后果的人,反而会比小心翼翼投饵的沈思水更容易掌控。
沉默已久的唐臻借着饮茶的动作,不动声色的打量与他仅隔着窄桌,正在默默吃糕点的人。
他以为要耐心等待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看到的机会,猝不及防的出现。原本已经通过试探,暂时不会有威胁的岑威,立场再次变得模糊起来。
仅凭现有的信息,唐臻无法判断,岑威知道他内心真正的想法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他带入自身,推测数次,结果都不乐观。
岑威主动要求成为太子的伴读、费尽心思的为太子的未来谋划、数次身体力行的支持太子的决定、亲自去京郊拜访孟首辅,请求对方成为太子的老师,哪怕被孟首辅拒绝,也不打算放弃......
这些忠臣行为皆有个前提。
岑威希望太子能够担当起帝王的责任,维持圣朝现有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