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虮虱之宴安,不觉事异而患等。”————————【抱朴子·吴失】
深夜,袁军帐中。
一队士兵身穿鳞甲,手持长戟,从营帐间穿行而过,熊熊篝火在铁锅里燃烧着,将他们整齐的身影映照在粗糙的帷帐上。帷帐内灯火通明,袁绍与陈逸、耿苞二人正围着一盆炭火坐着,赤红的炭火旁边搁着一只铜壶,壶嘴被炽热的温度烫出一股酒气。
胡天八月即飞雪,在这个时节,幽州燕地也是早早的进入寒冬,袁绍畏寒,他靠近火堆,拢了拢大氅,说道:“张儁乂真将他杀了?”
“唯。”耿苞微微躬身,说道:“在下曾与张子并请教过草书,见过几面,适才随人去抛尸处亲眼看了,那确乎是张子并无疑。”
“张超是朝廷派来的说客,张儁乂杀了他,便是自绝。”袁绍说着,面露疑惑之色:“可他为何不跟我说呢?”
“跟明公说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同宗?”耿苞笑了笑,轻蔑的说道:“或是又要如何跟明公说,他是何时见的张超?是今天,还是十天前?若是十天前,那为何不早作决断?若是今天,又为何不先告知明公,反而要急于灭口?”
“张儁乂非常人也。”陈逸淡淡的说了句。
袁绍默然不语,双眼紧盯着盆中赤红的炭火,像一颗颗宝石,又仿佛天上闪烁的星。良久,他缓缓说道:“他心有动摇,好在他做出了正确的决断,亡羊补牢,时犹未晚。他不说,是知道我在看,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他的心意了,就不用宣扬得人尽皆知了。”
“明公睿鉴。”耿苞佩服的说道,不知是奉承袁绍的分析,还是佩服张郃缜密的心思:“今夜过后,张郃依然是张郃,依然是明公麾下大将,忠心耿耿。军中上下,只要明公不说,任谁都不会知道张郃也会有这种事。不仅对其个人,对于诸将而言,都是隐不如宣,张郃事后感念明公宽大之恩,必会愈加用命效死。”
在这个时代,残害同宗是一项极为恶劣的行径,张郃不愿宣扬,主动授柄于袁绍,正好打消了袁绍的猜忌之心。而袁绍也不愿意让此事继续宣扬出去,不然全军上下都知道就连袁绍麾下最倚重的大将之一,都因朝廷的说客动摇过,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张儁乂早年随韩文节讨黄巾,后来冀州易手,他这才入我帐下。算起来,我也不是他的故主。”袁绍低低的说道,任谁也察觉不出他语气里微妙的情绪:“他与鞠义不一样,鞠义骄狂,一旦得胜便忘乎所以,目无尊卑,西凉野种大都如是。但张郃却不然,他歉抑从容,又知分寸。所以这就是为何他二人皆出韩文节帐下,我却分别待之的缘故。我视其为心膂,怎奈何就连他都险些……我竟不知其他人是否也是如此了。”
耿苞心里一惊,连声道:“将军莫非是以为?”
“我等奉命在诸人身边布置耳目,如今唯有张郃等二人行迹显露,旁人既然未见端倪,明公切莫随意生疑,以免扰乱人心,中朝廷下怀。”陈逸表现得很是冷静,张口打断道。
“你说的是。”嘴上这么说着,但袁绍本就是外宽内忌的性子,疑窦一旦种下,便很难轻易消解。此时他当着陈逸等人的面,尚且按捺得住,只顾着说道:“如今我身边最信得过的只有你们了,其他人不过江岸芦苇,紧随风势而动,如今是看在我尚有一搏的机会,故心存侥幸罢了。”
陈逸因为父亲陈蕃为宦官所害,于是深恨汉室,他追随袁绍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只是想推翻刘氏天子,袁绍知道他对汉室有着不可开解的仇恨,所以对他报以绝对的信任:“谢明公厚爱,汉室朽烂已久,非一二贤良之力即可转圜者。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魏,推步事势,正当应于明公。”
耿苞在一旁也紧跟着附议。
袁绍洒然一笑,左手拢着右边宽袖,将右手缓缓伸了出来,悬在炭火之上,不时翻覆着手掌,慢慢感受着其发散着的温度。他对陈逸的话只付之一笑,并未继续下去,而是极具仪态的转着话头:“这两年朝廷困于旱蝗,不敢轻易出关。天时变幻难定,谁也不知明年关中会是如何,今日听田丰所言,河南朱儁、曹操等兵马各有调动,江淮一带也皆有布置,如今不见有战事,虽有年末天寒之故,但,谁也不知彼等是否在等朝廷大军出关,统一行动。”
火盆边温着的铜壶忽然喷出一股白汽,醉人的酒香几乎在瞬间弥漫四周,袁绍顺手拿过铁钎,将铜壶的盖子揭开,又用一根长柄铜勺,将铜壶内沸腾的酒水舀了出来,分别倒在三人的漆碗里。
酒还很烫,袁绍搁下铜勺,盖上铜盖,一时也没有劝饮的意思。他收回了手,接着说道:“若是田丰、沮授等人料算无差,明年,朝廷就会兵出关东,届时胜负将决于一役,而在此之前我等更应加快布置才是。”言毕,他顿了顿,又问:“凉州韩遂那里可有消息来?”
“还没有。”耿苞刚一说完便正对上袁绍不悦的目光,立即又低下头补了一句:“不过想来韩遂应不会拒绝明公的提议,他挟羌自重,助长边患,抗拒王命。如今朝廷是不愿因小失大,首重关东,待腾出手来,决饶不了他。韩遂从来都是明谋善断,即便无有此议,其聚众再叛也不过早晚的事。不过……若是明公实难放心,在下愿意走这一遭。”
“也好。”袁绍不置可否的点了下头,随口道:“你去之前,先将张超的头割了,丢到长安街上去。”
气氛忽然有些诡异,就连陈逸都诧异的看了袁绍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