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74章 军机处的设想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 军机处的设想2(1 / 4)

“既然不了解佛郎机,那么内阁、兵部对于前线的战争,也是一点不清楚了。”

“臣等有罪。”

看朱厚熜脸色不好看,杨廷和这些内阁阁臣,以及礼部尚书袁宗皋、兵部尚书王宪都是立马俯身认罪。

本来是小事情,大家都看不上的番夷葡萄牙而已。但既然惹到皇帝不高兴,下面的大臣当然是要认罪。不管皇帝是因为什么不高兴,对于大臣来说,只要不是具体的人物、事件,那么反应都是认罪。反正又不是什么大事情,最多让皇帝发泄一下就可以过去。

认罪就是让皇帝消气,而不是真的认罪。其实杨廷和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罪,不过是一个番邦小国,并不值得他们这些大佬关注。

只是他们要给朱厚熜这个皇帝面子。

朱厚熜生气?

才没有生气。

早在接到要驱逐葡萄牙商人的奏折的时候,朱厚熜就已经想到了现在的局面。杨廷和他们都是这个年代的无双国士,都是这个年代的精英阶层。他们能够轻松的处理这个年代的事情,是这个年代非常合格的官僚。

只是他们的视野受限。

也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并不是他们这些人不聪明,也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力差。而是因为他们生长在这个时空当中,自然而然受到了一些眼界方面的限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就是因为这个时空土生土长的读书人,受到这个时空主流思想的影响,因此反而看不清楚这个年代的全貌。他们看不到海贸的重要性,看不到来自遥远西方的殖民国家的威胁,看不到西方国家未来会给古老的东方大地带来什么影响。

要是他们知道,他们能够针对性的想出比朱厚熜这种半吊子的更好的办法。

因此朱厚熜并不会怪责这些人,说他们怎么怎么差。自诩为聪明的现代人,在移动电话刚刚发展的时候,谁能够想象得到几十年后智能手机带给生活的便捷。

人都是一样的。

看历史总觉得自己聪明,但却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却无法判断未来的发展。因为只要是人,都会有历史局限性。

朱厚熜是没生气,但必须要表现出自己生气。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自己想要的东西。治大国如烹小鲜,很多事情都不能盲目的推进,特别是反对力量强大的时候,更是不能盲目推进。

而且想要推进,就要有正当的借口。

名正言顺。

“这次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只此一例,下不为例。以后讨论军事问题、番邦问题,内阁、兵部都必须要对于对方有准确的了解。朕需要听到详细的情报,这样才能够有最佳的判断和选择。”

“臣等遵旨。”

反正不是什么大事情。

信息的不对称。

皇帝就坐在皇宫当中,所有的情报都要从别人手中拿到。这就会造成皇帝消息渠道的有限。因此皇帝更重视这些大臣的报告,要求报告更加详细。

别只写一部分。

但这个始终是无法解决。毕竟同样的一份情报,只要中间有人摘录,就肯定会掺杂此人的感情。他会在不自觉当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东西。一级一级往上走,每一级的官员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上去。最后来到皇帝这边的东西,和当初发生的事情,已经是有了天差地别。

军事情报也是如此。

一旦碰到一些危及时刻,为了推卸责任或者是为了抢夺功劳,写情报的时候都会加工一下。

“还有,以后如果碰到兵事,兵部找几名懂得作战,打过仗的官员,给朕讲讲具体的情况。朕光是看这些奏折,完全不懂前线具体什么情况。兵部的职方主事,多招一些这方面的官员,别整一些纸上谈兵的人。”

听到朱厚熜的话,杨廷和这些内阁阁臣迅速用眼睛交流一下。

武?

在大明朝同样很敏感。

一个是武将,武人干政是汉唐很大的问题。为了打压武将,宋朝开始都是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是一降再降,打仗的时候都是文官领兵。

到了明朝也是如此。

以文驭武成为了国策。等土木堡之变,勋贵阶层几乎全军覆没之后,文臣地位再次提高一大截。而且明英宗之后,大明朝的国策并不是开疆扩土,而是防御。

土木堡之变影响太大,之后的大明朝都非常担心再次发生这种事情。因此文臣对于皇帝好武,是非常担心的。正德皇帝为什么被很多人认为胡闹,批评声音很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正德皇帝好武。

现在的大明朝已经不是开国的时候那样强大,大明朝也没有朱元璋、朱棣这么勇猛的皇帝。因此现在的大明朝臣,都不希望皇帝勇武,更喜欢明孝宗这样的皇帝。

现在听到朱厚熜说,他要听那些打过仗的官员,讲讲具体的事情。皇帝这是要开始亲自学习打仗?这怎么可以。朱厚熜在上面,对于几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