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92章 清查皇庄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清查皇庄4(1 / 4)

“我记得夏言说过,希望朕可以以身作则。既然如此,皇庄不用免徭役。”

朱厚熜大笔一挥,直接表示皇庄也应该承担徭役。

古代交税,是赋役。

赋,分为两种,一个是田赋,一个是丁赋,丁赋说的就是人头税。当然赋早年是兵赋,打仗的时候收的钱。后来慢慢的变化,到了大明朝的时候,赋主要是指田赋和丁赋。是基于田地和人口的一种税。

役,指的是是徭役。

徭役就是政府征用人干活。而且朱元璋对于大明朝徭役分的非常细致,什么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役,都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人丁的徭役,根据土地的徭役,都分的很细致。

在古代来说,赋很重。特别是丁赋,人头税是非常不公平的。有钱人反而少交钱,没钱的平民百姓却要交更多钱。包括田赋也是如此。

明明应该是大地主交更多的钱,但现实情况却是赋税压在了下面的百姓身上。那些大地主都有的是办法逃避赋税,甚至有办法把赋税转移到百姓身上。

但相比起赋,役更是百姓闻风丧胆的东西。对于很多普通百姓家来说,最害怕的就是徭役。有些人参加徭役回来,人都丢了半条命。徭役这个东西,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就是免费劳动力。并不会多关心这些人的身体,结果是很多参加徭役的人,身体损害都非常厉害。

在大明朝就更是如此。朱元璋制定的明朝田赋是比较低的,或者说在整个中国朝代当中,大明朝的田赋都是相当低的。但田赋低,不代表百姓的负担就轻。相反大明朝百姓的负担依旧很重。

因为大明朝的赋税,除了田赋之外,还有丁赋、徭役,以及地方官员的摊派。这些东西加起来,就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很多百姓交完这些税,顶多能够糊口。可是一旦碰到一些风浪,这样的家庭只能是卖田,甚至是卖儿卖女。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为了逃避赋役,就会投献土地。投献土地之后,庇护于大户人家。虽然这样投献土地也要给钱,而且上面还多了一个主子。

但相比起赋役来说,这种办法反而是更好的。因为这种办法之后,这些人就不用参加徭役,且田赋、丁赋都会少交很多。

而对于大户人家来说,接受这种投献,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势庇护这些农户,利用自己的权势赖掉朝廷的赋役。反而是自己拿到属于朝廷应该拿到了东西。虽然比不上朝廷赋役那么多,但这也是白拿的东西,不拿白不拿。

等于是把朝廷的钱,踹进了自己的兜里。

投献土地和侵占民田,是大明朝目前兼并土地最大的两个问题。杨廷和他们的新政,就是针对权贵手中的土地。不让权贵土地增加,影响朝廷赋役。

“皇上圣明。”

杨廷和很是惊讶。

没想到朱厚熜竟然是主动的表示,皇庄可以有徭役。

免徭役,是大明朝廷对于权贵的优免政策。皇室、勋贵、国戚这些权贵,在朱元璋时期都是优免的对象,免他们的徭役。这个政策一直延续到现在,也就是说宗室、勋贵、国戚这些权贵田地都是不用服徭役的。包括对于读书人阶层的优免,其实并不是后来人们想象的那样,免了士大夫阶层赋税。

朱元璋当年免掉的,是徭役,不是赋税。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最清楚田赋的重要性,怎么可能免了田赋。朱元璋对于这些读书人的优待,其实就是让他们体面一点,不用跟那些泥腿子一样去服徭役。因此朱元璋对于士大夫阶层,也就是读书人的优免,是免了他们的徭役。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士大夫阶层的实力越来越强。

到了现在,这些读书人当官之后,慢慢的把免掉徭役,变成了免掉赋役,连赋税都给免了。虽然朝廷没有明确规定免掉赋役,但就是这么实施的。都是读书人,互相之间都给一定的面子,或者说大家很默契的维护读书人的利益。到了地方当官的那些官员,也不会太过为难那些读书人。反正很多读书人不交税也不是一天两天,他们下去何必做这个坏人。所以现在有功名的读书人,他们的田地不仅不用服徭役,连赋税都不交。等到了万历朝的时候,这甚至成为了朝廷的规矩。

像朝廷一品官员,那都是免了万亩的赋役。但说是万亩,其实有多少亩谁又能够知道。就如徐阶,要不是海瑞捅出了徐阶儿子的事情,谁又能够知道徐阶儿子在老家囤积了二十多万亩,甚至还有说法是四十万亩。反正徐阶儿子在老家,侵吞了不知道多少民田。

这些田交税吗?这些天有徭役吗?

都没有。

谁敢在徐阶家人面前收税,谁敢让徐阶家的田地服徭役。徐阶可是内阁首辅致仕的,是打倒了严嵩,在清流当中名声大好的政坛大佬。而且当时主政的高洪、张居正,都受到过徐阶的提携。张居正甚至算得上是徐阶的学生之一。这样的情况之下,哪一个地方官员敢收徐阶家的税?哪一个地方官员敢查徐阶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