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大清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
汉王张瑞携带剿匪军尖刀军(李德)、赤野军(王岩)、忠勇军(张之山)以及猛虎军(李国忠),总兵力十四余万,号兵百万,挥师北征。
大军分东、南、西三路,攻打占据在徐州的伪满清朝江南剿匪大营。
汉王的亲征,剿匪军大军士气一路高涨,一举攻破安徽蚌埠、宿州等重城。
大军所至,势如破竹。在面对剿匪军的长枪短炮时,不少的州衙县府是直接望风而降。投降之快,甚至让不少的北征大军错愕地以为自己不是来攻城的,而是来接管而已。
五月中
江苏省除徐州地区外,已全面被剿匪军攻破。安徽省则只剩淮北等地,也几近纳入了剿匪军的囊中。
淮北,又称相城。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淮北交通区位和河南永城。
淮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以平原为主,低山残丘极少,那怕是最高的山峰老龙脊也不过百丈之余,极利于骑兵作战。
是日,阳光明媚,碧空万里。
俯视大地,可见北征的剿匪军们正如蚂蚁迁家一般,在宽阔无边的地面上行走出了一道道长长的路线。
大军过境,不同于哨骑前行的灵活。每日的人吃马嚼,那都不是小数目。随着战线的延长,保证粮道的安全,此时的剿匪军大军唯有放慢行军速度,以求稳固。
毕竟在没有汽车坦克的时代,骑兵拥有着难以匹敌的优势,这优势却往往是能决定胜负的关键。
剿匪军缺马,可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面对拥有大量骑兵的清军来说,剿匪军的那点骑兵就算只是用来护粮道都是任务沉重了,更何况其他的战斗?
时临午时,气温已经热得让人难以忍受。即便是穿着短袖衣衫,张瑞此时也已经是汗流浃背,其他的将士更不用说有多炎热了。
暴晒之下行军,军中将士极容易中暑。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保证大军的战斗力。剿匪军只能通过尽量的通过“早出晚归”来避开一天当中最为酷热的两个时辰——午时以及末时
两个时辰的原地休整,埋锅造饭,除了可以补充晨早行军所消耗的能量外,也能为下午的行军提供保证。
“…咕噜…咕噜…”
“…嗯…这水不错,够甜…”
大军营地中,已经坐在营帐內一连喝了三碗凉白开后的张瑞忍不住感叹道。
若说大军行军路线中,最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的,那就是水源。
淮北境内水源丰富,有河流十数条,对于剿匪军的行军而言可谓是不可多得。
古时候的河水没有近代工业的污染,水质大多甘甜、清澈见底,古人大多直接饮用。
但是,在现代见识过细菌厉害的张瑞可不敢让军队直接饮用打上来的河水,而是要求所有人在饮用水时都必须烧开再饮,以免得了什么瘟疫传染病之类的。
为了让参谋后勤部的人心服口服,张瑞在南京时还命工匠用水晶打磨了一台简易的显微镜出来证明看似洁净的水,里面有多少的细菌虫子。
“这个时候要是能再有空调吹下,来几根雪糕舔舔,那可真是…”放下了手中的瓷碗,在这炎热的营帐之内,张瑞思绪飞逝,让他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生活的惬意。
“汉王,怎么了吗?”望着在发呆的张瑞,一旁的王凯元关切的问道。
“哦,没事,想起了一些往事而已。”被王凯元的话拉回了现实的张瑞笑了笑回答道。
“算了,都这样了,还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干什么?现在要是干不过满清,还能不能吃饭都成问题了,就不要再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天气炎热,汉王得多保重身体。”王凯元语重深长的说道。
“王参谋长有心了。我这身子啊,可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弱。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在挑水浇地来着,跟那个时候比起来,现在可是好得多了。”想起刚穿越过来那时候的样子,张瑞不由得感慨了起来。
“汉王,不是臣说您。以前已经是过去了,但是您现在可是身兼天下的使命,可不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听到了张瑞的话,王凯元“痛心”地劝说了起来。
“是,是,王参谋说得是,我错了。”看着王凯元准备要长篇大论的样子,张瑞连忙告歉道。
在南京的时候,张瑞在经过了那些“大儒”们讲经论意后,他算是明白了。对于他们这些儒家子弟而言,你要是跟他们执着辩论,那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他们似乎天生就为了这个而存在。
所以,无关紧要的事情,随意应付一下就好。反正他们也是乐在其中。
“感激汉王体谅臣的一片苦心,但还请赐臣冒犯上之罪。”张瑞“爽快”认错让感觉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