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结案(2 / 3)

不多时,身穿明黄龙袍的皇帝缓步走进,众人也起身行礼,等到皇帝坐下后又请众人坐下。

一旁的鸿胪寺官员唱奏:“有事启奏。”

坐着的官员中立即有人开口,大都是哪里的刺史又要修水利没钱,或又是哪里发生灾害需要钱,中间还有兵部尚书索要军费等等。

一一打发众人之后,龙椅上的九五之尊看向大理寺众人的方向:

“孟明远。”

“臣在。”孟明远沉声回道。

“童桥遇害一事查得如何?”

孟明远还没回答就被何大人打断。

“陛下,还请给微臣一个陈情的机会。”

“准。”

何大人低着头,隐晦地看了眼孟明远,面上一副得意:“陛下,自从您将此事交由我们大理寺后,微臣带着各位同僚日日辛勤查探,但孟大人……”

说着,何大人声音中还带了些恨铁不成钢,“孟大人除去第一日外,其余时间都带人出去,但最后什么也没找到。是以微臣虽然找到了些许线索,却苦于人手不足,不能将刺客抓捕归案。”何大人面上一副痛心疾首,满满都是对孟明远的失望。

皇帝神色不变:“孟明远,何放所言你可承认?”

“回陛下,何大人恐怕是对微臣有些误解。这几日微臣确是带走了大理寺大部分衙役,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只是在查案过程中发现大理寺被人安插了奸细,担心打草惊蛇才未将线索告知大理寺众人。想必,何大人是误会了。”孟明远温和地笑着。

“孟大人真是舌灿莲花,既然已有线索,那为何不见你将刺客抓捕归案,你莫不是在诓骗老夫。”

孟明远并不回应何放的话,接着对皇帝道:“陛下,微臣此处有一份奏折,已将前因后果写入其中,请陛下过目。”

一旁的太监立即接过奏折,递到皇帝手上。

皇帝将奏折翻开,一目十行地快速略过,脸色微变:“你上述所言皆为事实?”

“回陛下,臣愿以头上这顶乌纱帽作保所言非虚。”

皇帝眼中染上怒意,扫过下首一众坐着的大臣,神色几番变化后沉声开口:“那刺客何在?”

“回陛下,那刺客已经跳河自杀,尸首在大理寺停放。”

皇帝看向侍中罗晁,吩咐一旁的太监把奏折拿给他看。

罗晁迅速翻看后立即起身跪下:“陛下,臣冤枉啊,臣并不知那童桥会做出此事,此事绝对与罗家无关。”

“哼!冤枉?他童桥借了你罗家的风才做到这个位置,你现在给朕说童桥叛国一事和你罗家无关。”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何放也不敢多言,缩了缩脖子努力降低存在感。

五皇子姜永衡也急忙站出来跪下:“父皇,请您息怒。舅舅为人您也清楚,此事恐怕有什么误会。”

又有一个官员站出来:“殿下,恐怕不是误会,这是大理寺查出来的,若没有确凿证据,孟大人也不会妄下定论。”

孟明远是皇帝亲选的状元,成为状元后便进了翰林院,在他为孟家翻案后又去了大理寺,年方十九便成为大理少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帝对他的重视。

“父皇,儿臣不是这个意思,孟大人心思缜密,他查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会有误。只是,童桥夫人虽出身罗家,但她出嫁后甚少同罗家来往,童桥也基本上不与舅舅交流。所以,童桥叛国一事一定和舅舅,和罗家无关呐。”

罗晁不赞同地看了眼五皇子,又欲开口。

“陛下,罗家是五殿下母族,殿下情急之下难免会被有心之人蒙蔽双眼,所以殿下之言不可尽信。”

“父皇!”五皇子还打算再说些什么,却收到了罗晁的眼神,只得作罢,“还望父皇查明真相。”

“罗晁,你有什么要说?”

“回陛下,微臣确实对童桥叛国一事毫不知情,还望陛下明查。”

“朕愿意相信你确实不知此事,但空口无凭,这几日你便先在家歇着,待事情查明后再回来上朝。”

罗晁对着皇帝一拜:“谢陛下。”

“孟明远,此事便交给你了。”

“是。”

皇帝又看向下首的五皇子:“至于老五,你实在是令朕失望,事情尚不明朗就妄下断言,便罚你闭门思过半月。”

五皇子一副虚心接受的模样:“儿臣遵旨。”

这时又有一人起身开口:“陛下,五殿下闭门思过,那这云州的赈灾事宜该如何?”

皇帝沉思片刻,最后看向孟明远:“孟明远,你觉得派谁比较合适?”

“回陛下,以臣之已见,自然是太子最为合适,但太子殿下如今不在京中,不若便派九殿下。”

九皇子立即出声反驳:“父皇,儿臣不行的,您也知道儿臣一向喜好玩乐,对这些事情一窍不通,唯恐害了云州百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