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时已经接近入秋,天气渐渐转冷,其实双方都耽误不起太多时间,一旦入冬,这场仗就是想打,也很难打得起来了。
就连希特勒的军团都无法攻破莫斯科,就是因为天寒地冻,双方如果想在冬天开战,可能遭遇冻伤死掉的人,要比战死的人还要多,没有哪支军队能够承担这样的损失。
所以双方都知道,虽然僵持在这里,但是也不会僵持太久,至多进入深秋,双方就必然会开战。
这一次王离准备的东西充足,无论是钱粮,还是战马武器,一应俱全,几乎掏空了大秦的老本。
而项羽虽然据城而守,但是城中产粮并不多么充足,平时供给手下士兵吃饱就已经很不容易,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士兵食量更大,必然很难坚持下去。
也就是项羽之前劫掠的地方够多,不必靠着现产的粮食来供给大军,但是抢来的东西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几经消耗之下,如今剩的也不太多。
所以对于项羽来说,他等不到深秋,入秋之时,他就必须开始准备主动出击了。
若是耽误的久了,他这边士兵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这可不是破釜沉舟就能解决的事情,再说这里是陆地,也没有河。
王离并不着急,不只是因为他这边储备的物资丰富,还因为他这边现在也处于练兵阶段,上一次的战损虽然不大,但终究也造成了不少士兵减员。
这一次他出征,胡亥自然不会让它却兵少将的前来,给他补充了兵员,但是新加入队伍中的那些人,和老兵们肯定不会马上调整到一个频率上。
所以就要通过训练,让双方尽快的磨合,每过一天,双方的默契就会提升一些,也就代表着手下军队的战斗力增加了一些。
所以哪怕只是干等着,对于王离来说,又是何乐而不为呢?
看着手下士兵的操练,他也能感觉到这些新兵的到来果真是有好处的,他们能给这些老兵们带来一种生机勃勃的生气,而老兵们同样也能让新兵们学到经验。
双方互相促进,互相进步,整个军队都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其实对于项羽来说,他自然是想越早开战越好,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主动出击,胜算并不算大。
如果能够吸引王离来攻城,那自己这边的胜算可以成倍的增加,是否有城墙的阻挡,对于一场战争来说,很重要。
项羽觉得王离既然是出征远跋,就必然没有耐心等太久,只要他能够等的下去,王离一定会率先沉不住气,想要主动攻城。
他没有想到的是,王离早就做好了跟他做持久战的准备,根本就没有想过主动出击这件事情。
如果还是像上次那样,项羽大军都不在城中,而是在旷野之中,王离倒还有可能选择主动出击。
但是在不急于马上取得战果的情况下,一方在城里,一方在城外,王离脑袋被驴踢了,才会去主动攻城。
当然了,若是项羽所在的城中有王离的内应,那就另当别论,能够通过偷袭的手段取胜,王离自然不会选择堂堂正正。
王离这边虽然要集中精力关注项羽那边的动向,但至少目的明确,知道自己的敌人在哪里?
而对于韩信来说,这一段时间实在是一言难尽,在大秦之内寻找一个有意隐藏的人,谈何容易?
关键是这是皇帝的命令,他还不得不去做,最坑爹的是,他一路上只有一个人。
一个人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就多了去了,野兽,土匪,流民,有些有危险,有些没危险,都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应对。
这个时候韩信就觉得有些坑了,最起码得给我手底下派些人呀,虽然圣旨和手令有用,他进入每个县城,确实能够得到帮助。
但关键的是他出城赶路的时候,这两样玩意儿没有用,面对一头野猪,他拿出来的圣旨,对方也不认识呀。
好在当她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身边会出现一些人帮他解决掉,但是只要他没有性命之危,那些人就好像从来都不存在一样,根本不理会他究竟遇到了什么。
但他却清楚的知道自己这件事必须做下去,如果他不做下去,恐怕后果会更惨。
这个时候他早就没有了混日子的念头,想要早早找到刘邦,结束这个任务,这样自己也不用四处奔波,受尽惊吓。
可是如今他已走遍了三郡,接近二十个县城,仍旧没有发现刘邦的蛛丝马迹。
他心里甚至怀疑不会,刘邦其实已经死了,皇帝只是来消遣自己的吧,不过想来大秦的皇帝也没有那么无聊。
不过他倒是遇到了一个有意思的人,并且在被监视的情况下,双方也隐秘的进行了交流,韩信得知了对方,如今也不知道刘邦的踪迹。
若是别人,韩信会怀疑他说谎,但是对于那个人韩信还是很相信的,他应该不屑于对自己说谎。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被大秦的皇帝派出来寻找刘邦,可是这个人却正在赶往咸阳,想要再观察一下大秦如今的皇帝。
等等,再观察一下,难不成之前他们就见过面,那是什么时候,刘邦之所以全军覆没,不会就是因为这个人吧。
应该不会,他对大秦应该恨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