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把你当老朋友了吧,平时我不这样的。”
“……”
“到底在哪里听过,怎么就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啊!一定是可恶的加班毒害了我的记忆力!”话刚说完,她突然双眼放光喊道:“我想起来了!!!”
车子行驶中,她不好转头看人,只得提高声量说:“你的名字,我终于想起来哪里听过了!高中时我有个家教,是那个小姐姐告诉我的。她当时负责分发班级信件,连着几次收到名为“夏依”的信,但是她们班根本就没这个人,于是她就跑到隔壁班去问,结果问了好多人都没人知道夏依是谁。无奈之下她只能把信退回邮局。”
“她当时还可惜了一阵,因为那会她酷爱集邮,见到特别的邮票就想着问收信人能否送她。”
“可惜后来我们也没联系了,本来说好要参观一下她的邮票集的。”
洛林说完问夏衣:“你高中也写信吗?”
“额。”
“和同学吗?”
夏衣摇头:“和我姐。”
她羡慕地说:“你们感情一定很好。我刚上中专时也写过一两封,后来就用Q了,方便,打字还不累,一次可以和好几个同学一起聊。我们互相打听某某某的近况,暗地里吐槽各自的学校,再花痴一下学校里的风云人物……现在想想,可太快乐了。”
“你呢,都和姐姐聊什么?聊学习吗?”
“差不多。”
夏珊初三毕业就去打工了,姐妹两一直保持通信。
她从来没买过信纸,都是用科作业纸给姐姐写信,纸张轻薄,正面是绿线,反面净白。她字体小,一张科作业纸通常会被她写得密密麻麻的,正反两面都一样。
信的内容无非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考试多少分,物理有点难,化学老师是班主任很严格,同桌竟然比她还不爱说话,同宿舍的人来自哪哪哪大家住一块都挺和睦……
相比于夏衣的单调,姐姐的生活显然丰富得多。
她去的是繁华都市,可以玩耍的地方要多得多。她经常在信里写交了哪个朋友,那个朋友又带她认识了什么朋友,然后休假的时候他们大群人一起去野炊爬山,看电影唱歌……
偶尔姐姐也会寄相片和大头贴给她,上面有她的新发型新男友新伙伴。
信通常会在下午送达学校,由负责的同学进行分发。夏衣拿到手后,不会迫不及待地拆开,而是夹在书里带回宿舍,等舍友各有所忙,不会注意到时再悄悄细看。
收信是快乐的,那种雀跃会持续好几天。
回信也很快乐。
读信的喜悦尚在,又因为是混在晚自习别人做作业的时间里偷偷写的,更添一份独有的隐蔽的快乐。
准备寄出的那天,上午下课铃响就要跑去邮局。邮局中午有休息,去迟了工作人员会下班。买好邮票、贴好,投入信箱,再跑回食堂吃午饭。
然后开始下一轮的期待。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年,高三后彻底不写了。
因为夏珊买了小灵通,可以很方便地给夏衣宿舍打电话,不像之前只能找公用电话亭。
那些信她还收着。
可是写信,已是十分遥远的事了。
洛林仍惦记着那些被退回的信,她惋惜地说:“不知道信里写了什么,后来他们联系上没有。怎么会找不到收件人呢?”
“可能转学了。”
“你会不会好奇那些信?收件人名字和你一样。”
“还好。”
一姓一名总共两个字,组合来组合去,难免重名。
“你们那届有和你同名的人吗?”
夏衣如实说:“我不知道。”
一个年段18个班,一个班五六十人,她甚至连自己班上同学的名字都记不全,不过她知道她们班没有和她一个名的就是了,不然一定要闹笑话。
“你是哪一年毕业的?”
“08年。”
“太巧了,那个小姐姐也是。你也是理科吗?”
“12班,文科。”
“她是4班,看来真不是你。”洛林似乎有点失望,她向夏衣解释,“你看过海角七号吗?08年的一部片子,那些信总让我想到这部电影。”
“没有。”夏衣不怎么看电影。
“那你一定要看看,电影拍得很美,配乐也好听。当时很多人都去拍摄地重温,包括我,嘿嘿。”
“好。”
“我们好像到街上了,你家在哪?”洛林询问夏衣,车速慢了下来。
“菜市场往上50米,右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