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刚刚准备上来招呼人,一听这话停住了脚步,转而招呼其他客人。
“绣工不错,一共五条帕子,押金三十文,工钱七十文,小姑娘你数数。”老板是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接过帕子看了眼,确定是自家的东西,这才把钱给她。
“谢谢老板。”李清嘉没有数铜板,她知道这一小吊钱就是一百个,就是商家为了方便专门弄的。
“老板您这边收布娃娃吗?”说着她把布袋子两个等次的布娃娃都拿出来放在柜台上。
漫不经心的老板原本想说不收,但是看到布娃娃后闭上了嘴。要说这些布娃娃与街上买的有什么不同,估计就是动物的特点被放大了,比如兔子,它的耳朵就很长,还有老虎的大头,猴子的长尾。最关键的是里面还鼓鼓囊囊的塞了芦花,以往都是画上的东西,一下子变立体了,让人觉得新鲜。
“小姑娘准备怎么卖?”老板看了看她身后,没有大人跟着,身后的男孩像是她的哥哥,从进门来就一言不发。两人身上的衣服就是一般的布料。
一番打量下来,老板心里就有数了。
“老板您出个价,若是合适我们就不去其他店了。”李清嘉表现得很天真。
老板手指点点桌面,看着两人思量,半晌才到:“这东西算是你们首创,针脚布料这些也还上得了台面,但是这里面塞的是芦花而非棉花,这价格肯定高不到哪儿去。你娘在我店里接活绣帕子,咱们也算熟人。我也不压你的价,你袋子里的我都收了,一百文一个,不论质量和大小。若是同意就过来结账。”
虽然老板说得没错,但她这个布娃娃基本上是一锤子买卖,只要绣阁让熟练的工人跟着做,又用上好的布料和棉花,或者把尺寸扩大,卖到省城的富贵人家,那价格还不知道翻几番呢。但是那也是人家绣阁的能力,她这个农家女也只能为他人作嫁衣了。
“好,老板再给我多拿几张帕子,我带回去娘亲绣。”
“好。”
老板也不拖沓,不仅把钱结了,还多送了她很多五颜六色的绣线,就连帕子的押金都没要,直接送了。
“好饿,咱们先去买点吃的再回去。”出了门,赵安民才开始大力呼吸,绣阁里都是女人孩子,他一个男子站在里面,属实憋屈。
“好!那还去之前那家吃,也不知道那花婶子家有没有把姑爷抢回来。”李清嘉的身高正好在赵安平的咯吱窝,说话离得近时就像她窝在他怀里一样。
赵安平:……女人的八卦因子,确实不分年纪。
天已经大亮,街上人已经慢慢多起来,多是婆子采买,一路走来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
还是之前那条街,馄饨摊子早就支楞起来,桌边已经三三两两的坐了人。还是花家铺子和沈家馄饨。不过今日的沈家馄饨没开门,倒是花婶子这边生意红火。
“花婶子,两碗馄饨,大份的。”
“来喽──哟,是小姑娘你呀,几天不见,小姑娘越来越俊了。这么早进城?”花婶子笑呵呵的,又是收碗,又是擦桌子的,忙得满头汗,随意擦了一把打招呼。
“嗯。婶子今儿生意好。”嘴甜在哪里都不吃亏,动动嘴皮子的事儿,她乐意把嘴放甜些。况且花婶子还夸她好看。
“哎哟,你这小姑娘上道,嘴真甜。”花婶子笑着说了一句,除了他们点的馄饨,还送给她们一碟萝卜小菜:“这是我们自家腌的,尝尝好不好吃,好吃的话以后婶子家也能多个进项。”
李清嘉知道花婶子说的是客气话,很上道地又夸了一番,什么财源广进、生意兴隆这些词,完全是信手拈来。
花婶子虽然没读过书,但也知道她在说吉利话,高兴得不行。
临走时还给她打包了一份。
赵安平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花婶子,这隔壁家被您家打败了?”李清嘉斟酌用词,小心翼翼打听。
“哼!人家现在回去准备嫁妆了,我倒要看看,这沈家的算盘能有多大。”花婶子脸色一垮,阴测测地嘀咕。
馄饨铺又来人了,花婶子扬起笑脸又去招呼人。
她发现花婶子是个能人,基本上来的每位客人她都能记住。就连她,也只是来吃过一次,就能和她说上半天的闲话,怪不得人家生意红火。
李清嘉砸吧砸吧嘴,摆摊也挺挣钱的,要不她换个经商的路子,种什么田呀。
她这边心思才刚刚冒出来,脑海里系统就自我运行上了,一个牌面的文言文:“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於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注】《史记-孝文本纪》
李清嘉:……她就想想,她会好好种田的!
“嘉娘为什么……为什么要打听沈家的事儿。”赵安平很不理解,若说上一次是意外,那这一次就是刻意了,她好像很在意沈家的动态。
“当然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