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紧随其后突击。
阵中有赵匡胤的拼死搏杀,上方有张永德的将士借风射击敌军。柴荣这才感受到压力骤减。
那些将士见主上在阵前游走指挥的英姿,皆是大受鼓舞,一扫先前的低迷,杀起敌来更是英勇。
左翼的李重进和白重赞迟迟不见杨衮动手,进而转向,紧随着加入团战之中,对刘崇的大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本来占据上风的张元徽,却见赵匡胤武艺非凡,几番下来,竟是讨不到一点好处,顿时心慌意乱。然而猝不及防之际,被赵匡胤一棍子挑下战马,被将士们手起刀落所杀。
而张永德更是一箭射中刘崇的左肩。刘崇大军军心崩溃,大败,死伤无数。如风扫落叶,雨打残花。
一旁看戏的杨衮见刘崇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不愿浪费自己的病力,当下领军脱离战场。刘崇羞愧不已,负痛而逃。
历经几个时辰的高平之战就此落下帷幕。
此战若非有赵匡胤,只怕难以反败为胜。柴荣此次说什么也要厚赏他。而对樊能爱与何徽,柴荣命人绑着带到大军之前。
“主帅应当身先士卒,英勇在前。岂可临阵逃脱,弃军不顾。”柴荣指着座下二人,愤怒地呵斥道。
樊爱能双手被束,跪在地上,仰头与柴荣辩解:“陛下有所不知,当时刘崇大军兵势正盛,我们与之相较,只能是螳臂当车啊。速退才是良策,不然损兵折将,亦是无益。”
一旁的张永德听后,大怒:“休得狡辩。君有难,臣子自当不顾其身,像你们如此,简直是猪狗不如。”
柴荣见二人毫无悔意,挥手让将士带下去,在军前斩杀,以儆效尤。
“元朗此次功不可没,待回去之后,朕必有重赏。”柴荣留下赵匡胤,再次表达了赞许之情。
赵匡胤叩首感恩,不急不慢地说道:“陛下,这是臣下该做的事。不过,有一事,不知该不该讲。”
“但说无妨。”柴荣上前扶起他。
“不知陛下还记得,当日追杀刘承佑的事情。”赵匡胤往事再提,柴荣记忆尤新,记得当时赵匡胤在自己面前击杀了那两个禁军。
“记得——”
“那不知陛下经过今日之事,可还觉得那日微臣之举略为残酷?”
柴荣沉默了,他记得当时自己的确对赵匡胤之举有所不满。
“臣那日就说过,禁军乃是皇上最后的护盾,若不能对皇上尽忠尽责,反倒起了弑主之心,将来必是一大祸患。”赵匡胤缓缓继续,“今日陛下的侍卫军差点就误了大事,由此可见,陛下当选可信之人才对。”
听完赵匡胤此番肺腑之言,柴荣不怒反而眼中浮现笑意,连连点头:“元朗,此言甚好。”
几日后,柴荣为诸位浴血奋战的将士举行犒赏大会,当场宣布废除侍卫亲军,成立殿前军,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还命人挑选军中勇悍之士进入殿前军。自此,赵匡胤在朝中的势力,又近了一步。
一场战役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
刘崇虽然高平之后苟住了性命,却一病不起,不久后便病逝。他的儿子刘承均继位,与契丹的关系也不如父辈那般亲厚。
柴荣因高平之战,大败刘崇军,从而稳定了政权。让那些小瞧他的人刮目相看。在排除障碍后,柴荣总算可以放开手脚开始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达到国盛兵强的效果。
赵匡胤也因高平之战,声名远及。深受柴荣的重用,一步步接近权力的中心。
虽然高平之后,在太原久攻不下,被契丹军伏击而退兵。但柴荣没有放弃统一大业,回到开封的第二年,便决心开始王朴的征伐大计。他先派赵匡胤作为特使前往后蜀前线视察战局。没想到,赵匡胤此次蜀地一行,遇上了意想不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