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十二年癸卯八月,桂花飘香。
大周帝都华阳城门口车水马龙、行人如织,道旁的小商贩扯着嗓子对进城的车马行人叫卖:“桂花糖、桂花糕、桂花酒、桂花香包……几位举人老爷来点,保准明年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晃晃悠悠的马车里,杨徹闻声掀开车帘朝小摊望去。
摊主是个年轻人,摊位前站着几名书生,或背着书箱,或手中拿着书卷,风尘仆仆,俨然都是进京赶考的举子。
他就这么看了一眼,小厮明玕瞧出他心思,“要进城了,公子也图个吉利,小人下车去买点,公子尝尝。”
有好多年没吃过华阳城门口的桂花糕,他让明玕多买些。
马车在道旁停下,他的目光穿过来往行人车马望向前方高阔的城门,庄严而壮丽,一如帝王的威严庄重。城门上方“华阳”二字雅正端方,却让他觉得讽刺。
坐在这座城中最高位置的人,杀兄夺位,立身不正。十一年前制造科举舞弊案,冤杀良臣,无数官员、士子惨死,血流成河。伏家满门获罪,父兄当街斩首,母亲和姐姐不堪羞辱自杀,唯一活下来的他,重杖之后流放三千里。
若不是有人暗中助他诈死逃生,他已病死在当年的流放途中。
若不是伪造杨徹这个身份,他也走不到今天这里。
明玕抱着几个纸包跑过来,桂花香扑鼻,将他神思拉回来。
“这桂花糕和咱们江南的不一样,软软嫩嫩,跟豆腐似的。”明玕俯身钻进马车,献宝一般将东西捧到他面前,“公子快尝尝合不合口。”
桂花糕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似淡黄色的豆腐块,里面掺着桂花瓣,外面撒了层桂花粉,有些像上辈子的果冻洒了糖粉。
“这叫乳酪桂花糕,华阳的特产。”他道。
十多年没吃了,轻咬一口,冰凉爽滑,丝丝乳香,淡淡桂花香,甜而不腻,勾起不少年少时回忆。
喜欢乳酪桂花糕的除了他,还有一人,这么多年未见,不知长成什么模样。
这些年他容貌大变,每每对镜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她应该也认不出他了吧?
他一连吃了两块,马车也缓缓穿过城门驶进华阳城。街道熙熙攘攘,城门前熟悉的茶楼酒馆,还如当年,仿佛煎熬的十多年只是一场梦。
马车穿越大半个华阳城,经过西市附近,他吩咐明玕与另一小厮驾着装箱的马车先去杨宅,他到西市书铺买几本书。
明年春闱在即,书铺新书频出,大多是当朝官员的窗稿和著书。
这些窗稿和著书很大一方面展现了官员的政治观点以及文风偏好。
研究考官人选以及考官的文章喜好,也是举子们的必修课。
杨徹进门后看到几名书生在柜台边问掌柜,书什么时候书加印出来,催促快点。
“明天一定能出来。”掌柜还是当年那位,脸上皱纹多了几道,鬓角多了些许白发。
“确定是计大人的窗稿?我与计家公子认识,拿到书我要去找计公子确认,若不是计大人窗稿,我不依你。”
“肯定是,几位公子把心放肚子里,这窗稿就是我托人从计公子那里抄来的,怎么可能错,若是错了,你把书甩我脸上。”
掌柜说得信誓旦旦,几名书生这才安心,陆陆续续离开。
杨徹在书架上翻了一会儿,掌柜笑脸迎过来,一双精亮的眼睛在他身上快速扫视,瞧见他腰间的玉佩嘴角的笑容更深,褶子全挤到一块去。
“公子刚进京吧,要买什么书?”
“刚刚听掌柜说计大人的窗稿,不知是朝中哪位计大人?”
“户部尚书计昶计大人。”
杨徹冷笑着点点头。
掌柜见他不屑,以为他对计大人不了解,给他介绍:“计大人是探花郎出身,深得陛下恩宠,以前担任过乡试主考,得陛下夸赞,主持编写的国书年初也完成,明年的会试计大人是主考官铁定无疑。公子若是研读透了计大人的文章,明年春闱取中不就稳了吗?”
杨徹不以为然,还是礼貌地笑着点点头。
掌柜见他没提起兴趣并不放弃,又不遗余力夸大其词推荐。“公子买的可不是诗词文章,也不是计大人的窗稿,公子买的是自己的功名仕途。其他举子都买了研究了,若是公子不买不看,到时候文章怎么写得过其他举子。”
这是卷他呢?
卷错人了!
他对计昶的窗稿没兴趣,因为这个人绝不会成为明年春闱主考官。
“不知还有没有其他新书?”
“其他新书?”掌柜瞥了眼店内的书架,科举的书都不缺,又看了眼面前的杨徹,目光又落到玉佩上,眼珠子一转,凑上前挤眉弄眼小声问,“公子可是要那种书。”在自己手心比划几下。
袖珍书?
“里面四书五经俱全,还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