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与大漠之间,一段饱经沧桑的汉时土长城犹立在风沙之间。
它的前后已经断了,墙体上满是风蚀的裂痕,在旷野上显得十分孤独。
很难相信这一堆夯土也能屹立千年不倒……
李瑕走上墩台。
他望了望远处的大漠,观测着烽燧之间的距离,在手中的图纸上做了标注。
陪在他身边的朵思蛮不由好奇,问道:“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啊?”
“为什么这么问?”
“长安多好啊。”朵思蛮提到长安,语气还带着叹赞,又道:“有那么好的关中,把人都迁过去多好,这沙漠里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要来抢沙漠的地盘?”
若说她傻,世上也有过不少聪明绝顶的人与她的想法一样。
李瑕也懒得与她解释明白,道:“照你这么说,临安更好。要让你去了临安,能比赵氏君臣还不思进取。”
“嘿嘿。”
朵思蛮傻笑两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觉得自己能与赵氏相比,那应该是更像汉人了。
她以前常听族人讥笑汉人懦弱,到长安生活一年才知汉人活得好,转而对风雅、繁华之物愈发羡慕。
“不思进取,我又学了一个成语,而且我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李瑕看她得意的样子,摇了摇头,道:“成语没什么了不起的,你堂兄还精通四书五经。”
朵思蛮的堂兄之多,天下间就少有人能超过她的。此时她也不问是哪个堂兄,道:“四书五经?那个非常非常难的。”
“是啊。”
李瑕知道四书五经很难,连他自己也不会。
从这点来说,真金比他更像是一个儒生。
那是真金汉化得深,还是朵思蛮汉化得深?
李瑕想不出,于是心想,等见到真金也就知道了。
“你还没说我们来这里做什么呢,是要去西域救额吉吗?”朵思蛮又问道,她嘴上说着不关心兀鲁忽乃,但还是关心了一句。
“不需要到西域去,到这里就够了。”
李瑕随口回答着,因为面对的是有些笨的朵思蛮,他不介意与她说这些,这也算是理清思路的过程。
“现在的情况是,忽必烈想要西域,而我想要吐蕃。在这里就能看到我是怎样守住西域,他又是怎样丢掉吐蕃。”
“在这里就能看到?”
朵思蛮连忙踮起脚,向更远处望去,只见黄沙漫漫,一望无际。
于是她微微撅了噘嘴,抱怨道:“明明什么都看不到。”
“不急。”
碧空万里,黄沙漫天,天与地如此开阔。
就这般等了许久之后,终于,有一支狼烟在极远处冲天而起。
“看到了?”
朵思蛮惊讶地瞪大了眼,只见由远而近是一道又一道的狼烟腾起。
她崇拜于李瑕的料事如神,满腔的爱慕泛上来,忍不住又抱了他一下,然后乖乖跑开,拿起盾牌和弓,不给李瑕添乱。
蒙古女人的本事,她可还没丢。
李瑕则上前两步,抬起望筒向北眺望。
天与地的交界在极远处,至少有五里远。当一条黑线出现,他眼神一亮,显得有些期待。
好不容易能够打一仗,他已是战意昂扬。
“将朕的大纛竖起来……”
~~
骆驼踏着黄沙,停下了脚步,似乎因为感受到了周围的气氛不同了,甩着长长的脖子打了个响鼻。
牵骆驼的向导也已站定,惊慌道:“大帅,这……”
董文炳已经望到远处那杆龙旗。
这已是一个多月内第二次遇到李瑕了。
他不过是想去河湟而已,结果走大路被追击,打算穿越大漠竟还能被堵截。
董文炳知道现在时机不适合。他疲师远来,唐军却以逸待劳,不宜决战,退回黑水城才是上策。
然而想到燕王还陷在河湟,能选择的余地又有多少呢?
他看得出来,唐军的兵力并不多。
事实上,李瑕一个皇帝,只带数千人亲征,在这旷野上遭遇,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值得搏一搏。
“勇士们!”董文炳开口喝道,他的嘴唇已然干裂,却还是声大如雷,“天大的功劳摆在你们面前了,你们行军千里,穿过沙漠,长天生对你们的卷顾来了!”
风沙中,激励的语句一层层传下去。渐渐地,万余元军开始齐声吆喝。
这一刻的董文炳觉得自己是霍去病,深入大漠,恰遇匈奴左贤王。
区别在于,这次他是兵多的那一方。
元军一人三马,行军时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有着吞噬一切的气势。
唐军则是散在整条防线上,兵力还很分散,发现了元军之后才开始渐渐聚集。此时拱卫在李瑕周围的不过只有一千余人。
元军的要做的就是在唐军的兵力汇集之前,击溃这一千余人斩将夺旗。
但这段距离看着近,真正奔跑起来却很远,元军每近一点,赶到李瑕周围的人就越多。
这种情况下,元军没有进行太多的箭失攻击,而是径直杀到唐军阵中。
有唐军正提着桶在阵前跑动,泼洒着某些刺鼻的黑水,眼见元军杀来,慌忙便向后退。
“勐火油柜!”
“轰”的一声响,声音像是大风灌进了石头的缝隙。
当元军冲上,一堵火墙突然腾起。
白日的火焰并不耀眼,甚至有些看不清。但很快就有黑烟滚滚,惨叫声交迭,火焰带来的伤害并没有因为它不显眼而有所减弱。
“啊!啊!”
有骑士摔下马匹,拼命地在地上打滚甚至往黄沙里钻。
黄沙早已被烈日晒得滚烫,但远远比不上火焰。
袭卷着他的火苗不仅没有熄灭,还越来越旺。
他把整条手臂都伸进沙里,下一个瞬间,一切却又戛然而止,他没了声息。只有身上的油脂还在噼里啪啦地燃烧。
这种惨痛的死法没有吓退后面的元军。
他们的身后是纵横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