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玉的翌日,弘文殿奉旨传召军政重臣,上天台山参加西征的廷议,令人侧目的是,李宽和李恪两位亲王,亦在征辟之列。 李宽原以为,右仆射-高士廉,侍中魏征等,每次都反对打仗的臣工,也会拿出“三板斧”来闹一场。 却不想一丁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李宽好奇的拽了一下前面的李承乾,眼神询问。心领神会的李承乾,也没说话,只是从手里的本章中,挑出了一本递给他。 狐疑的李宽,翻开一看,面色顿时一变,这麹文泰弃唐逢迎西突厥,断绝西域商路也就罢了,竟然还敢与西突厥泥孰部一起纵兵掳掠大唐边境,好好当了一把响马。 三个军镇,五百多名兵丁阵亡,十六个村镇被洗劫一空,数千百姓被掳。这可是在大唐君臣的脸上狠狠地甩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也难怪文臣们也义愤填膺了。 左仆射房玄龄,负责介绍现今掌握的情况:高昌,地处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 汉宣帝时,派兵在此且耕且守。至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 自晋以来,高昌摇摆不定,先后归属了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 高昌与中原的往来也一直很密切,以隋唐两代来说,大业四年,隋军进驻伊吾,建筑城郭。 之后又设鄯善、且末、伊吾三郡,“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发西方诸郡运粮以给之”。 隋朝开始经营西域诸地事务。并于高昌国置西戎校尉府统管西域事务;大业八年冬,隋炀帝将华容公主嫁给了来朝的高昌王。 贞观四年,定襄之役后,高昌王麴文泰来朝,同行的还有其王后华容公主-宇文氏。华容公主宇文氏请预宗亲,圣人诏赐李氏,改封常乐公主。 可因为地域原因,麹文泰对近邻西突厥更为亲近,觉得大唐远在万里之遥,中间又有大漠横绝,随生轻辱之意。这次袭扰边境,更是直接撕破了面皮。 麴氏高昌,理国一百余年,施行郡县制,官制仿北魏太和制令,国王之下,置交河、田地二公,由王子担任,分别镇守交河、田地二城。 有都城一高昌城;郡城三:交河、田地和南平城;县城十四:横截、永昌、无半、始昌、安乐、安昌、永安、洿林、高宁、宁戎、威神、临川、酒泉、龙泉城。 镇戍四:东镇城、笃进、盐城和柳婆城。总计二十二城。沙漠城邦国的高昌,骑兵是主要兵种,但高昌自身不产马,所以对马匹和马料控制甚严。 而高昌倒向西突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西突厥掐住他们战马只能通过与之贸易获得。 战马太重了,汉武帝为什么不计代价的攻伐大宛国?不就是为了多得一块战马产地,保障汉军骑兵的供给,防止战斗力下滑吗? 房玄龄的话刚说完,中书侍郎岑文本起身拱手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岑文本可是仕林的领袖,他的话就代表着天下士子的心声,甭管他说什么,是不是李世民爱听的,圣人都得耐心的听完。 不过,人家到底文化人,脑袋不是一般的灵活,拍马屁的手段,可不是他们这些丘八能比得了的。 岑文本以为除了征伐不臣外,还应该在檄书中说明,李氏是来恢复祖先故地的。 西凉王室后裔李宝(李暠孙)和娘舅西渡流沙,在西域吐鲁番盆地占据伊吾县,建龙兴年号,善抚流民,并羁縻高昌,建立伊吾西凉(又称后西凉)。为了和新兴的北凉对抗,伊吾西凉臣服于丁零(既柔然)。 虽然西凉是一时割据的小国,但也能从渊源上,将大唐和高昌挂在一起。 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时限内,以交河城、高昌城为中心,日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汉人为主的中心区。 汉人主体地位,与魏晋以降河西及陇右乃至内地汉人为躲避战火,而大规模向西迁移和中原政权向西移民密不可分,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后来融入了高昌人口。 那里的汉人居多,官员、军民胡人汉化,汉人胡化,互相通婚,对中原故国思念久以,以此为征伐借口,更合民情法理。 圣人要征伐高昌,不仅要出口气,更是看重了高昌独特的地理位置。这二十二城,就是圣人经略西域的桥头堡,当然要找個合情合理的借口。 右武卫大将军-程知节不耐烦的掏了掏耳朵:“岑侍郎,你这不是脱裤子。” 老程的话还没说完,便感觉脖子一凉,偷瞄了面色有变的李世民,继而改口:“我是说,咱就是脱裤子,也吓不到麹文泰!” “什么能解决问题,那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打到高昌城下,说再多都是故事。打仗,打的就是谁拳头硬!” 为了争取出征的机会,程知节还特地做了功课,高昌国军队最高职为左、右卫将军,即由交河、田地二公兼任。其次,是建武、威远、陵江、殿中、伏波五将军。 而在高昌的一众军队中,建武铁骑是其国的劲旅,人数虽只有三千之众,但却横行沙漠,丝毫不比西突厥的虎师差。 ......,话间,程知节还特地指了指李宽,早年在凉州军时,李宽便与建武铁骑的统帅-麹智礼是老相识,有李宽跟他较劲就足够了。 程知节以为,大唐要灭高昌,首先要防备的是西突厥,他们不会坐视大唐得到这块桥头堡,将的触角深入西域,影响他们的统治。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