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正德崛起> 第五百二十四章 天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二十四章 天津(1 / 2)

清宁宫中。

朱厚照回到东宫之后,就直奔书房,眼下第一大事,还是天津卫的事情,所以刚刚进入书房的朱厚照,就命刘瑾去将那谷大用叫来。

这边刘瑾快速的跑了出去,而朱厚照,则是拿起桌案上的天津舆图,开始仔细的查看起来。

天津卫之名源于朱棣,即天子津渡之意,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12月23日),是唯一一座可以在史料中,查到明确建城时间的城市。

当时的营建,由时任工部尚书的黄福,还有平江伯陈瑄等人负责筑城建池。

最初的天津卫城,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周垣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广二丈五尺,四面开门,东距海河二百五十步,北距卫河二百步。

当时受限于财力,所采用的筑城工艺,还是夯土筑城,四周夯土营造的土墙,将天津卫围成了一个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

这么一个夯土建成的城墙,在经历了大约九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到了弘治四年的时候,日渐残破的它,已经渐渐失去其防卫的功能,也在这个时候,天津卫土城墙,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次加固重修。

当时时任天津兵备副使的刘福,委派都指挥使陈达率人将残破不堪的土墙垫高加厚,同时在外面砌满了青砖。

将土城墙变为砖身之后,又重修了城楼城门,分别命名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四门。

因为天津卫属于军事建制,并不是一般的地方行政区划,所以时任天津兵备副使的刘福,在重修天津卫城的时候,更是在天津城的中心位置,修建了一座鼓楼。

这座鼓楼,本是因为天津卫的军事建制,而用作敌袭预警之用,可是弘治初期的天津卫,海上倭寇还没有那般猖獗,北方的敌人也一个个正处于蛰伏期间,这城中间的鼓楼,渐渐的就失去了效用。

而这皮鼓,日积月累的维护保养,耗费颇多不说,还显得无甚用处。

到了最后,时任天津兵备副使的刘福干脆决定,将这大鼓换成大钟,平日里用作报时之用,关键时刻,仍然不失报警功效。

于是,这天津卫的鼓楼,最终就变成了一座没有鼓的钟楼,不过虽然鼓没了,但是鼓楼的这个名字,还是慢慢的流传了下来。

此时的天津卫城,建城已近百年,纵使住户稀薄,可也没有太多成片闲置的土地,想要将此次从京师调去的众多人口全部安置进去,也是有些困难。

所以朱厚照的目光,一开始就没有放在天津卫城内。

之前去迎接土豆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弘治皇上在天津卫建造船坞一事,所以对天津卫已经开始上心的他,在出去查看的时候,就已经选中了一处地方。

此刻重新拿起舆图查看,也就是为了再确认一遍,那地方四周的具体情况和地势而已。

天津地区多水,一直享有“水乡泽国”的盛誉,除了海河纵贯全市,还有南、北运河和子牙河流经市区,再加上密布全市的河网,上溯下行,水上交通方便的同时,更是有了充足的水力资源,而这些现在对于缺乏动力的朱厚照来说,这地势简直就如天赐一般。

所以在考虑到接下来将要进行的动作后,朱厚照所选择的位置,就是在一段相对还算宽阔和平直的河道边上。

这边的朱厚照正在仔细查看分析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跑动的动静,接着没过多久,一身肥肉的谷大用,就跟在刘瑾后面迈着小碎步,快步走了进来。

进入书房的谷大用,二话没说,当先就是跪下行礼,一声落地的‘噗通’之声过后,谷大用那浓厚的声音又在朱厚照的耳边响起。

“奴婢谷大用,参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边的朱厚照听到谷大用的问安,慢慢放下了手中天津舆图的同时,更是朝着面前跪在地上的谷大用和刘瑾两人,轻声说道。

“都起来吧。”

说完这句话的朱厚照,伸手端起放置在一旁的香茗,轻轻品了一口之后,对着面前已经站立起来的谷大用问道。

“谷大用,今日宫中这边,去天津卫一事,可有什么进展?”

谷大用听到朱厚照的问询,微微躬身后,就开始答道。

“禀告太子殿下,奴婢自从下午得到您的吩咐之后,就开始去各处办理此事。”

“兵仗局和内书堂,想要调到天津卫,原本最大的难题就是得到司礼监那边的同意,不过现在因为连皇上都已经应允,想来司礼监那边已经不成问题了。”

“剩下的人员这块,兵仗局那边,奴婢已经让吕芳和孙福先去问过,那些工匠都表示定会遵从皇命,服从殿下的安排。”

说完这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