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稀稀拉拉下起来,种大棚的人开始忙碌。
大棚是绢帛铺就,采光不好,散热还快。
雨水打到布上,不但增加了重量,还往下渗。
农户开始为大棚苫草帘子,等雨停了再百草帘子取下来。
大棚还不能撤,要等到五六月份,其他的菜陆续出来,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尤其是黄瓜。
黄瓜要求的地区平均温度高,李易的科学说法是十八度。
“今天看样子没有太乱的事情,适合恢复民生,继续修路,张九龄在广州呆着了,不急着回来。”
李易又抄完一本医书,觉得差不多了,医书有许多本,内容重复的多,还有的是有所增改。
他不用每一本都抄,把内容综合到一起即可。
放下笔,他嘟囔着考虑今年的事情。
他知道一些历史已经改变,最容易反叛的降户都被迁徙到旁边,少了一次打仗,救了好多人。
李隆基没跑去洛阳,呆在长安。
官员的职务跟历史上差很多,张说跑河南府去了,毕构没死。
魏知古依旧当着他的工部尚书,宋璟身兼两个尚书。
历史资料上记载郭知运在七月份的时候于九曲地区又打了吐蕃一次,很成功,今年还会不会打?
苏禄部今年是否还会引吐蕃和大食要打大唐四镇?
营州都督府变成了四个都督府,并州那里又有不少降户,资料上是置天兵军。
现在是置天兵军,还是继续往内地迁?
占城稻种子有了,自己种,河南府种,洛阳一代开始摊租入亩和收税。
“恢复中书省、门下省、黄门原来的名字,这是小问题,随便。
还有恢复不管什么事情,史官都要记录的问题,这个……庄子不用。
对,永乐公主嫁契丹王,不行,咱不嫁,有本事他反,打不死他。
乾元殿编书的事情,其实我给抄出来也没问题,不,浪费时间,他们编去吧。
字典如今可以了,辞海不急,多赚钱印字典,租给百姓,便宜点租,一个月一钱……”
新的一年了,李易琢磨哪一个历史的东西可以用,哪一个变动后自己如何掌握。
他发现了,历史的资料越来越偏离。
在他影响京兆府的时候,朝堂的税收增加,情况就不同。
……
长安城中的冰雕化了,百姓帮着给送出去。
街道清理干净,不然下雨化水,显得潮湿。
雪橇显然是不能走了,好在修到各个县的路是有石子铺就,主路不那么泥泞。
大家等着水网的水能够行船,便能踩着船往来。
京兆尹下令,要求百姓继续烧炕,春季潮湿,寒风透骨,再坚持烧一段日子,以免生病。
源乾曜在宰相的位置上被弄成了京兆尹,显得不并是很消极,反而积极起来。
至少他还在长安城里当官,官职不算小,敢抱怨,就直接放到地方当刺史。
京兆府的百姓都在等,等茶叶,茶叶一旦能够采了,他们会采来卖到李家庄子。
百姓知道李家庄子用茶叶赚到几十上百倍的钱,却不觉得自己亏。
李家庄子若是茶叶赚得多了,保证还要拿出来帮忙修路和改善民生。
在百姓眼中,相当于自己卖了茶叶还捞了好处。
以前一说修路,大家不觉得如何,路好不好,该走还是走。
当整个京兆府的路全好走,村村通时,百姓终于发现不一样了。
往来速度比以前快好多,大量的牲畜应用后,节省的时间能够干不少赚钱的活儿。
在百姓为今年的好日子准备时,李成器跑过来找李易。
“路好走之前的最后一批还算鲜的东西,省着点吃。
等天暖和了,不反潮,今年登州就可以继续运冻的东西过来,去年冬天储备了很多冰。”
李成器过来送冻的海鲜,包括牡蛎、扇贝、带鱼。
海白菜就不用了,海白菜和海带,也就是价格很高的昆布,晒成干即可。
“海白菜卖得还行?”李易问起看上去最不值钱的东西。
虾、带鱼,他吃了仅仅是自己满足口腹之欲。
“好卖,价钱高了,报纸上一说吃了不得大脖子病,大家都买,还说什么铁呀、锌呀什么,百姓信你。”
李成器不知道改抱怨,还是该高兴。
他派人到海边卖海白菜,价钱高了。
以前是给个人工费,海边的人就帮忙捞,没人吃,都为鸭子。
报纸一出,李家庄子说这东西好,百姓立即开吃,报纸又不仅仅是在京兆府发行。
海边的人开始自己捞,捞完了晒,晒干了卖。
商人跑过去买,李成器派的人过去,额外掏钱。
要不是相互熟悉,海边的人知道那些人跟长安灞水李家庄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价钱更高。
依仗着李家庄子的名头,海边民众才给出优惠价格,限量。
并扬言,若李东主亲自来,所有的海白菜全送,你们不行。
“易弟,各处海边的人都说,因为你说什么东西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