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县学还有十分钟才下课,一大群人到来,教喻先行礼,带众人去旁边的地方休息。
他没领宰相们进课堂,喊停,然后向孩子介绍大人物。
那样对孩子们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满足大人物的虚荣心。
即便陛下、李东主亲自,没下课也不准打扰孩子读书,宰辅又如何?
“宰辅们亲自,县学不胜欣喜、韩某甚为荣幸。”
教喻把自己珍藏的好茶拿出来给四个人泡上,其他人不理会。
从二品的茶叶,代表了他的位置,茶盒上有标记。
明白的人一看就明白,不明白的看多少次还是不明白。
教喻拿茶叶顶压力,从二品的茶,诸位想想,我是怎么有的?市面上见不到,对吧?
“韩教喻辛苦了,能得李家庄子专茶,想是于教化一道上非比寻常。”
张九龄怕有人不懂,提点一句。
人家教喻要是在教学方面不出成绩,李易能送茶?
我们平时都是喝三品的茶,从二品的太少。
当然,觍着脸去管李易要,一品那个边喝边吃的茶也能要到。
正三品的一样能吃,不是很嫩!
“晌午快下学了?”毕构着急,耐住性子问。
教喻抬头看钟,他这个县学的学堂有钟。
“六分钟,夫子寻常时候不压堂,来日方长。”教喻恭敬地回答。
愿意压堂的夫子都是好夫子,不是讲课的时间安排出问题了,而是夫子突然间在课堂上有了灵感,想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孩子。
如果一个夫子教得好,下课的时候孩子们不动,想让夫子多说说。
夫子以此为荣,走路都抬着下巴。
像李易在庄子里讲课,一说下课,不管是拿着科举进士科甲第‘文凭’的学子,还是小孩子,皆失落,这就结束了?
“听闻学中有一孩童,今年九岁,原为光州殷城人士,生长于当地悲田坊。”
毕构没心思喝茶,即便现在给他灌‘安定’都平复不了他骚动的心。
此刻的他跟连续打了三针肾上腺素似的,处在绝对亢奋状态下。
“毕宰辅是说李抚宽?”教喻明知故问,就那么一个孩子从殷城被友人举荐到此。
那孩子自己教哇教的,到如今已教无可教。
几百本书啊,带着注释的,翻一本背一本,如今只能教做人的道理和书法。
那孩子写字不好看,从小没学过,再有天赋,一样得练。
“哦!原来也是国姓,那个不急,他……在哪个班上课?”
毕构自己说着矛盾的话,故作镇静。
“今日没上课,一早出去。”教喻并无嘲笑的心思,谁知道那个孩子不动心啊?
“怎可不上课?”苏颋跟上一句,质问。
教喻看看他,端起茶碗喝茶,你是宰辅说废话我也不陪着。
那孩子如果还需要上课,你们会四个人一起来?
“去哪了呀?”苏颋立即纠正自己的错误。
校书郎到县里考孩子,考着考着不敢提问了,因为孩子会反问。
如问孩子: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其孝为之何孝?
孩子可能答:孝之所孝,教之所教。上老之老,老吾以及人之老。
答完了,复问考师: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所孝者是以老为孝乎?
考试的老师就哆嗦呀,我问你《大学》里的一段关于‘孝’的事情,你拿《孟子》答,转头就以‘孝’问我《尚书》里的?
至少我还知道你答得是《孟子》、问得是《尚书》,但下一个呢?
我还敢问吗?我要是答不上你求教式的反问……
苏颋悟了,这等孩子县学拿什么来教?李易弄个报纸,怎么弄出来这么个吓人的孩子?
天下还有多少如此的孩子只因没学过识字而耽误了?据说孩子就学了一年。
“何处不可去得?”教喻其实也不晓得孩子跑哪去了,总跑,有时带回来野果子给自己。
每一旬的考试,孩子得了钱都买豆油、盐、米面、肉,送去县里的悲田坊。
剩下的钱买糖果在县学里分,富家的孩子都敬畏三分。
这孩子野,去河边捞虾,结果看到只王八想抓,被王八咬住了指头。
一般人应该想着给王八放到水里,或者堵住王八的鼻孔,可他直接张嘴咬,咬王八的脖子,王八脑袋被硬生生咬下来了。
王八拿回来,说给教喻煲汤喝。
学习好,又野性,谁不怕?
在县学里,别人敢欺负这孩子,自己就拿着戒尺打别的孩子。
在县学外,欺负过这孩子的孩子见到这孩子都躲远远的,实在躲不开就点头哈腰。
“终归有个去处啊!”宋璟不晓得孩子野到何种程度,他觉得孩子不服管教。
待今日成为自己弟子,定当严加约束,不得出散漫之态。
宋璟有了决定,一系列如何教导孩子的操作了然于胸。
‘咣~~咣~~’悠长的钟声传来。
“诸位宰辅,已是午饭时间,可是要在学中用餐?县学中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