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这便是群众史观的另一种解读了。 不管是推广数学还是点科技树,同样也需要无数千千万万受过基础教育的人,经过筛选、过滤,去从事相关研究。 这些人中,或许有些人会去从事其他与科学和数学无关的工作和职业,但是当他们看到熟悉的让人头痛的数学知识时,还是会回想起年少青葱时的那段岁月,彼时种种难题,又何尝不是对未来命运的某种解答呢? 姜星火思绪飘忽,也不过是刹那之事,最终归于眼下。 他只说了三个字。 “三个月。” “什么?” 朱高煦和夏原吉齐齐惊愕。 这个数字,跟他们提出的十年八年,或是一年,差距都有些过大了。 大到他们觉得姜星火是在开玩笑。 “我说三个月这是往长了说的。” 见两人不解,姜星火解释道:“你们觉得收税需要多高的术数本领?加减乘除,不够吗?只是让他们收税,不被轻易哄骗了就行,最后还得往上一级报呢,自然有更加专业的术数先生来做账、核账。” “加减乘除。”朱高煦挠了挠大胡子,“也挺难吧。” 夏原吉忍不住提醒道。 “一百个人里,有九十多个是不认字的。” “不需要认多少字,就用阿拉伯数字,做账也是如此。” “那涉及到多余的数怎么办?” 夏原吉同样以手代笔,在地面上写下了“三又一分四釐一毫六丝”,这是日常用到圆周率的文字表示。 姜星火直接写了3.1416。 “加个点。” 夏原吉愣了愣,旋即恍然。 确实简单地多。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至于姜星火前世,很多学生认为“分数”、“平方”、“开方”也是舶来词,其实不是的,《九章算术》所作的注本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分数还是称“分数”,“平方”、“开方”(全称“开平方”)也是一样的称谓。 实际上现代数学上的中文术语,大部分和古代从字面到意思完全一致。 至于夏原吉为什么不震惊? 人家是户部尚书,姜星火讲他从来没听过的经济学,讲货币体系,夏原吉当然震惊。 一个普通账房先生都懂的数学,有啥好震惊的? 阿拉伯数字和小数点,不过是另一种简单易推广的表达形式而已。 “如此说来,懂术数倒是可以解决了。” 夏原吉颔首,旋即疑问道:“术数只有这几个数,脑子活泛点,加减不教都会,乘除学学九九乘法表,大略也能应用.大不了死记硬背嘛,实在背不下来,印刷出来贴墙上也花不到一文钱。” “问题是,识字怎么解决呢?” 这个问题问的朱高煦也跟着深思起来。 军中的文化水平,朱高煦是有切身体会的。 基本全是丈育。 识字这件事,对中国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基本上是无缘的。 会说汉字不会写汉字,再正常不过了。 保守估计,大明此时的文盲率,至少是高于95%的。 原因也很简单。 中国古代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不需要识字的。 为啥? 古代中国普通老百姓,基本都是农民,而农民不需要像现代那样学会使用化肥、农药,操纵新式农业机器。 他们只要会用锄头,会用镰刀,基本就没啥问题了。 这不是有手就行?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一生都不会离开乡村,有的一生没有去过县城,只去过附近一二十里的乡镇。 那么,认识字又有什么用处呢? 况且,在古代学会识字,也不是很容易的。 正常来说,文字是比较难学的,儿童至少要学习三到四年时间才能达到看书、写信的地步。 当年没有公学,都是私塾,上学费用虽不高,也不算非常便宜,这对于孩子通常很多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太能承担得起的负担。 靖难之役时期扩编的军队,绝大部分都是普遍出身的农家子,也就意味着,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了。 而且年龄也大了,最小也得十五六岁,大的二三十岁,性格又普遍暴躁,怎么教? 面对两人的质疑,姜星火问道。 “我问你,不识字的人,会不会说话?” 朱高煦忍不住失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