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三杨【1万字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三杨【1万字求月票】(6 / 7)

稳而已。

但这话不能说,都已经赢了,说了掉逼格。

姜星火则是答道:“一是他自己现在也不愿意出去,二是不到时候,还需要孔希路这个诱饵。”

“诱饵?国师打算怎么办?”

朱棣有点感兴趣了。

“文人难心服,辩经亦是如此,与其舌战群儒,倒不如省些力气,如今孔希路被关进了诏狱,群情汹汹都嚷嚷着要救他,正好能把所有理学宗师都汇聚在一起论战.我的想法是干脆以孔希路为诱饵,放出风声去,设三座擂台,让理学一方自己选人当代表前来论战,若是能赢三座擂台,自可以进来看望孔希路。”

“三座擂台?”

“不错。”

姜星火点点头说道:“一曰王霸,二曰义利,三曰古今,让卓敬、张宇初、姚广孝,分别镇守。”

朱棣明白了姜星火的意思。

变法,所涉及最重要的三个理论难题,就是王霸义利古今三辩。

到底是行与民(士绅)休息的王道,还是行快速强国富民的霸道?

到底是重义,维护作为社会秩序基石的道德体系,还是一切以利为先,追求利益?

到底是师古还是师今?到底是法先王还是法后王?祖宗之法能不能变?

这些问题,若是一一辩论过去,未免太慢,人也太杂,就算有的理学宗师输了,还有会大把人不服。

而如今却简单了。

孔希路是四海名望之所在,他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上,高度疑似因为道统之争被抓进了诏狱,如果真搞这么一个擂台,那么想救他来出名,甚至以此成为下一代理学执牛耳者的大儒级人物,可不要太多。

如此一来,让他们内部推选出代表来闯擂,推选的自然是综合了资历和能力考量的人选,输了那就得心服,因为是你们自己选出来的。

而如果无人能辩赢新学派出守擂的卓敬、张宇初、姚广孝三人,那么变法所面临的主要学术难题,自然也就有了答案。

如果能赢,后面还有姜星火等着他。

事实上,守擂的三人可都不是白给的,无论是“老年版解缙”的卓敬,还是“道门硕儒”张宇初,亦或是“学贯三教”的姚广孝,哪个放在儒家,也都是大儒级别里面的佼佼者。

“这倒是个妙计。”

朱棣微微颔首。

姜星火继续说道:“当然,这还不够。”

“还不够?”

“还要再加一把火,让本就激愤的舆论,彻底燃烧起来。”

姜星火从袖中抽出了一封奏疏,递给了朱棣。

朱棣接过,抬眼一看题目:《请申饬学风以振兴人才疏》

“近来理学者高谈玄论,究其归宿茫无凭依,大都臆度之路熟,实地之理疏,只于知崇上寻求,而不知从礼卑处体究,徒令人凌蹴高远,长浮虚之习,是所谓履平地而说相轮,处井干而谈海若者也。

比来士风人情渐落晚宋覆辙,近时学者,皆不务实得于已,而独于言语名色中求之,故其说屡变而愈淆。听其议论然巍其处,则皆以聚党贾誉,行径捷举,所称道德之说,虚而无当,似是佛氏所谓‘虾蟆禅’耳。”

这两段说的是理学家讲学只务虚不务实,高谈阔论以求名声,全是道德之学,却是空虚得很,就像是池塘里鱼虾和蛤蟆乱叫一般,姜星火描述的甚是辛辣,想起理学家讲学满口仁义道德的那副场景,朱棣都笑出声来。

笑完过后,朱棣继续看了下去。

“自汉唐以来,名卿硕辅,勋业煊赫者,大抵皆直躬劲节寡言慎行之人,而讲学者每诋之曰:‘彼虽有所树立然不知学,皆意气用事耳’,如此种种,岂不谬哉?此风渐涨,将令后生小子何所师法耶?”

这段朱棣很满意,汉唐英雄,在儒教理学家嘴里,都成了“不知学”的意气之人,可朱棣不就是这种人吗?姜星火要打击这种学风其实是在给朱棣塑造正面形象,朱棣自然满意极了。

“学问既知头脑,须窥实践,欲见实践,非至琐细,至猥俗至纷纠处调查,则不得稳贴,此乃‘火力猛迫,金体乃现’之理。”

这说的是姜星火一贯主张的调查与实践,算是老调重弹,朱棣看向了最后一段。

“圣贤之学,始于好恶之微,而究于平治天下,究其根本,当见与人情物理相合否?有裨实用否?有益强国富民否?士子学人当身体力行,以是虚谈者无容耳。”

姜星火的奏疏写的相当不错,朱棣能想象,一旦公布出去,那就是在满是鱼虾蛤蟆的烂泥塘,又砸进去了一块大石头,定然掀起一地污泥。

而这种思想,其实就是事功之学,也就是实学的思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