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第二天一早就坐车回去了,小舅在边城留了下来。除了脸色不好,有些水肿外,不做什么体力活儿,不消耗他体力的话,他看着还不错。
陈秀兰和姜财兴自然不会让他做什么,让他待着就行。陈秀兰买菜还会问问他想吃什么,把让他“吃好喝好”贯彻到行动中。
停电期,姜财兴也没生意,干脆中午就换他去守摊位,陈秀兰回来煮饭,这样,全家都能兼顾到。寄回去的草药,已经吃的差不多,找了个非集日的日子,陈秀兰带着他去看草药医生,又抓了许多药回来。
姜荀和妹妹已经搬到小平房去住,她买回来的书也全都堆在小平房里。她列了两个计划表,分作没电和有电,没电的时候安排什么,有电的时候又是怎么安排,列得很详细。
不知是没手机的缘故,还是没那么多娱乐吸引注意力,买回来的书,她都安排时间,一本接一本的看。
前一世,除非是码字需要的素材书,她已经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就像失去了耐性,根本看不进去。可以娱乐的东西太多,阅读就成了一件难以静下心的事情。
现在,没有了诸多干扰,姜荀经也能静下来去阅读,真沉浸进去,阅读的乐趣也能慢慢体验。前一世,这段时间,她也是沉浸在阅读里。
看各种童话故事,还看武侠小说。那时候也没有分级阅读的概念,都是拿到手里什么就看什么。毕竟,能有书看就是好事,实在没有挑剔的空间和资格。
临近年底,街上多了一排卖难民服的摊位。所谓的难民服,就是不知道从哪里收来的二手衣服,有些还很新,有些有穿过的痕迹。款式还不错,最主要是便宜。九十年代,一度在各大小市场广泛售卖。
陈秀兰和陈信姐弟俩去看了,一人买了几件。拿回家,先清洗,再暴晒。这时候也没那么讲究,这么处理一下,姜财兴就穿上了。
陈秀兰盘算的很明白,平时干活儿时候就穿这些便宜衣服,出门干啥之类的,再穿从省城买回来的新衣服。
姜荀添了一件米白色的小西装。边城的冬天不算冷,不用羽绒服一类的厚外套,大多数时间,普通的秋装外套足矣。
早晨起来上学,她妈给她把洗干净的小西装拿出来。姜荀没拒绝,顺从的穿上。二手衣便二手衣呗,只要洗干净,还是一样穿。
穿到学校,送完姜蘅,刚进教室,同桌王娜娜就喊起来:“快来看啊,姜荀穿了难民服!”
教室里同学都看了过来,额头上留了一道疤的郑林当先笑起来,笑得特别夸张:“居然穿难民服,真是穷鬼。”
王娜娜与她的那个小团伙的女生站在一起,对着姜荀指指点点。郑林、王勇指着姜荀哈哈大笑,一边拍桌子,一边嘲笑:“姜荀,你是不是要去当难民?”
……这些幼稚鬼!
郑林上次应该有被他爹郑厂长狠狠收拾过,已经好久避着姜荀走了,两人在班上,有些井水不犯河水的味道。
可能今天他觉得姜荀穿难民服是一件可以理直气壮嘲笑,并且能打击到姜荀的事情,居然敢跟着起哄了。
“闭嘴!”
姜荀心累,冷眼:“知道什么叫难民吗?不知道就回去查查字典。没知识不可怕,没知识还出来秀就很可怕了。学渣!”
虽然有些不要脸,但是,作为一个重生的伪.学神,她用成绩开嘲讽,一群小学生都被她创到了。被她用成绩和知识鄙视,有一个算一个,竟全都没声了。
姜荀冷冷的扫视一圈,坦然:“想嘲笑我,下次考试考过我再来说话。不然,我话放在这里……”
姜荀微微扬起下巴,冷傲:“你们这些,都是辣鸡,不配嘲笑我。”
“咳咳!”
余春华也不知道来了多久,此时才出声表示她的存在。
“姜荀说的对。”
余春华缓缓走进来:“有本事你们跟人比学习,比吃比穿有什么意思?那是你们的吗?不是,那是你们爹妈挣来的。好了,这种事情,下不为例,再有下次,我就只能找你们家长来谈谈对你们的教育问题。上课。”
课程如常进行。姜荀刚把语文书拿出来背诵,余春华走过来,在她桌上放了一张报纸和一份通知。敲敲她桌子:“姜荀你看一下。”
姜荀莫名,还是先拿起报纸看——
这不是普通的报纸,而是一份征文大赛的启事,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
名头挺大。
姜荀下意识的先去看主办单位——
不是她多心,而是这个年代还有一个特色,骗钱敛财的征文大赛,有某出版社或是某报纸主办,交钱才能投稿。是这个年代,文学圈子里最经典的敛财手段。
九十年代是各种比赛粗暴发展的阶段,敛财手段比较直白。进入两千年后,各种比赛被用各种名目包装起来,敛财变得更隐蔽了。
姜荀拉回歪掉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