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章(4 / 5)

丛”之句。

谢霁暂时在脑海里只搜到了这两处出处,此两处的意思迥然不同,又以“贤”字为韵,可见此处是将“繁林蘙荟”比喻成贤才了。

此处还不算完,《宋书七志》说:“高祖游戏马台,命僚佐赋诗,瞻之作所冠于时。”

但有人认为谢瞻的诗情绪平和欢快,符合宋公和“百僚”的政治期待。这才被当时的人推崇的。

可见此处试帖诗是以谢瞻诗为准的,谢霁忆起在谢家藏书楼里看到的《昭明文选》下曾祖父的批注,只有两个字:然也。是肯定谢瞻诗为当时之人所推崇的政治因素。

想到这里,谢霁提笔写下:

繁林多茂植,求木譬求贤。

试向郊原望,偏宜蘙荟传。

千章舒化日,万壑隐秋烟。

密荫晴凝雨,浓光绿到天。

是桐当集凤,非柳漫栖蝉。

露浥三霄迥,材居百卉先。

大成堪作栋,小用耻为椽。

表瑞呈丹陛,维桢协雅篇。

做完试帖诗之后,后面的题目也都还挺中规中矩,没什么生僻偏怪之处。

第二场考毕,考生们走出考场后皆交头接耳的讨论道:“从来没见过这种出题手法,兄台可知繁林蘙荟的出处?”

众学子苦苦摇头的多,大家寻不到出处,闭眼就答的占绝大多数,这时虞长清看了看众人垂头丧气的模样,心中不禁有些志得意满,暗道:这些学究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天天都在四书五经里打转,当然不知道繁林蘙荟的典故咯。

有与虞长清交好的学子,大家看虞长清的神色知他大约是十拿九稳了,遂问道:“虞兄可知何解?”

虞长清看谢霁打旁边走过,一脸的无悲无喜,以为谢霁也在此题上纠结为难住了,做的不甚理想,想到这里他抬高声调说:“这其实也不难,只是不在我们日常读的经文释义里头,而是出自《孙子·行军篇》的典故。”

当即有学子心下挺疑惑,听说主考官是主和派,能考兵家典故??!但看虞长清在人群中侃侃而谈的样子,他终是把话头咽下了,不去触这个霉头。

虞长清见谢霁并未停留看他,他洋洋洒洒说完之后,朝众学子抱了抱拳道:“诸位再会,再会!”说着便跑向谢霁。

有不明所以的学子还感激的作揖道:“谢虞兄为我们答疑解惑。”

虞长清走到谢霁身边道:“谢大公子,我们又见面了。这次的试帖诗有些难度,你作不出来也正常,你还年轻,不着急在这一两次的乡试中就有结果,来日方长嘛。”

谢霁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此言送你正相宜,让开,你又挡住马车了。”说完,他撩起袍角登上马车,头也不回的走了,独留虞长清在原处打转。

府学里另有一批学子过来,见谢霁已经登车离开,皆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说道:“紧赶慢赶还是没追上谢师兄,也不知道谢师兄的试帖诗怎生答的,我左想右想还是觉得自己答的不妥帖。赋得贤字左思右想也跟《孙子兵法》搭不上边。”

虞长清以为这些府学庠生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遂也没理,转身离去。

待到第三场的时候,本来是十六日放牌的,但中秋佳节在即,可提前到十五日放牌,答得快的考生还能交卷出去赏个月,未答完卷的考生仍可在考场内继续答题。

谢霁交卷离开时,月色正浓,谢家的马车已经在等着了,此次出来的考生分两种情况,一是才思敏捷答得好的,二是自知录取无望的。

贡院大门一开,学子们鱼跃而出,面上神色不一,几家欢喜几家愁。

甚至有一位皓首穷经的老秀才,回望着贡院门口,迟迟不肯离去,最后竟老泪纵横,痛哭不已。

此刻在门口逡巡的不光是刚出贡院门的考生,也有执念科举一生而连个秀才都不曾考中的,一位老童生见贡院大门又要关闭,忙冲上前去,趁着月色急急的一头撞在了栅栏门的木头板子上,瞬间头破血流。

“呵呵……哈哈……老朽也算沾到了贡院大门,此生足矣,此生足矣!”对面忙走过来两名差役,将这老童生首尾一提抬走了。

众考生看的心慌,皆摇头叹息道:“功名两字误煞人啊。”

有知情的人低声说道:“好好的人从少年考到老翁,秀才都没中得一个,听说与咱们主考官同届参加的童试呢,主考官都进了翰林院多年了,这位却疯魔了。”

“哎,听说这老儒也不是没才学的,怎会蹉跎到这种地步,实在不行捐个监生下乡试的场也行啊。”又有学子感慨道。

“捐监名额岂是那么容易得的,听说这老童生年轻的时候也是自恃才盛,文辞辛辣刁钻,不为考官所喜,后来南迁之后,又得罪了临安侯,这才一辈子不得志的。”

哎!一场长叹便是人们对这位老童生所有的同情了。

科举考的向来就不是真性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