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回到府里,秧秧先去晓山院看了阿娘。
院名跟在沈府时一样,秧秧知道在阿爹心里,他还是跟祖父姓沈的。
当初离开沈府,不仅是为了生父魏劭,也是在替将来打算,阿爹独立出府,才能更顺利地接祖父的班。
白珍禧正在安排晚膳,秋老虎热燥,庖厨递来的单子多半是清粥小菜,她嫌弃清淡有余,营养不足,于是对莫允道:
“加一道鲫鱼鲙,细切佐姜醋,再加道煨羊汤,汤要清。”
莫允三年前已出府嫁人,望着也比过去精刮不少,她梳着妇人髻,生完孩子回来接着伺候,现在已是莫嬷嬷了。
“昨儿也是鲫鱼下的粥,换成鲷鱼可使得?鲷鱼肥美,做成鲙鱼片也极好。”莫允建议。
白珍禧也喜鲷鱼风味,说如此也好,莫允就颔首退下了。
“嬷嬷。”秧秧从院外进来,刚好对上。
“大姑娘,奴婢正要去庖厨。”莫允回来后,看秧秧的眼神柔得跟看她闺女似的。
莫允对阿娘的忠心不亚于云萱对她,况且时过境迁,秧秧也乐意跟她亲近些,“有劳嬷嬷晚膳时加一碗樱桃煎,要多加冰的。”
莫允自然答应:“奴婢知道了。”
说完待秧秧先行,她才退出晓山院去办差。
白珍禧摇着竹丝扇,站在外间的轩窗旁,隐约听见风里传来秧秧声音,不禁皱起眉尖。
总是爱吃凉的,伤了身子怎么好。
养儿总有操不完的心。
“阿娘,吃过晚膳咱们去看外祖母吧。”
女儿一把清亮的嗓子,喊开了她眉尖的疙瘩。
白珍禧不由自主地舒开笑颜,“每日都去闹你外祖母,外祖母欠了你多少?”
秧秧走到轩窗外,热得拉开领口,白珍禧将竹丝扇对准她,一下一下的扇风,问她:“又去找外祖母做什么?”
秧秧仰头享受阿娘的照顾,“有事儿没事儿都得去,这是任务,外祖母说的。”
两府相聚不远,吃过饭散着步就去了,白珍禧和女儿几乎日日如此。
“是珊儿的事?她现在可还好?”
“珊儿太紧张了,她想要外祖母早些过去替她压场。”
“待会儿过府去,再跟你外祖母说一声便是,你们自幼亲近,应该帮她的。”
秧秧点点头,白珍禧摇着扇子,不经意地说起:“那日沈家的人都会去,你也有好些年没见过他们了。”
她第一个闪出来念头便是大哥哥。
出府以后,她的时间被阿娘安排得明明白白,刚开始沈渡和李照时不时会溜过来看她,还能见面说说话。
到了后面,她被女夫子管得严丝合缝的,他们俩来了几次都没见到。
确实有好多年没见了。
“二房那几个说话带刺,你打过招呼便离远些,四房跟你是亲兄妹,这些年也有往来。”白珍禧交待。
“至于长房,”白珍禧有些头大,“你也离远些吧!”
秧秧嗯的一声?
“这些年你大伯父弄得乌烟瘴气,大婶婶忙着管家,不怎么理他的后院,那几个孩子就没个章程,你大哥哥在军营,也不知他来不来,唉,总之是一团乱麻。”
沈大爷这些年,先是生了两个女儿,第三回才生出儿子,曲氏对他心冷,除了照顾沈渡以外,她的重心都偏到管家大权上去了。
王氏自从普寿寺回来,整个人也变了,也不想再管家,一股脑全都扔给长媳,成天吃斋念佛,在院里供了菩萨,弄了个小木鱼敲啊敲的。
沈相问她个什么事儿,她都懒怠搭理,一副四大皆空的顿悟模样。
连老头子去翠微居,她听到也眼都不眨,只长叹一声:
罪过!
都是老头子年轻时候造的孽,圣上居然还夸他忠心可嘉,有胆有谋!
呵呵,娶了人家新婚妻子当小妾,还伪造身份藏了几十年,他当然有胆子,有色胆!
不过她已是方外人了,这些红尘俗事也是过眼云烟。
秧秧听了阿娘的话,没再多说什么,一心开始琢磨大哥哥到底来还是不来呢。
“你大姐姐婚事不顺,打招呼的时候留点心,别戳人家痛处。”
白珍禧记得两人在家学打过架,还被王嬷嬷上了家法,现在虽然都大了,但是两个娇生惯养的姑娘,碰到了保不准还会闹脾气。
“谁跟她过不去,大不了我见面就躲,还能得罪了她不成。”秧秧嘀咕。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夫人,老太太派人送来好些糟货,全都是大姑娘爱吃的。”丫头带着来人走进。
“金嬷嬷?”白珍禧惊喜出声。
“您怎么亲自来?”她绕过窗栏,快步走出外厅,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