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满街明明昧昧的灯火透过糊在车窗上的明纸映进来,随着马车前行,光影如浪涛起伏,有些沉积的记忆不可遏止地翻涌上来。
清晰如昨。
“后来,我见着有京兆府的官爷拖走别的叫花子的尸身,我就偷偷在后面跟着,想看看他们会把人埋到哪儿去,就看见……”
千钟垂头紧紧牙关,小声道:“就看见,他们是放火把人烧了。”
庄和初并不意外。
如此处置,倒也不是那些官差自己的意思。
常年沿街乞讨之人,往往身带疾疫,死因难明,倘由官府好好查明断清再一一安葬,积年下来,于人力物力都是不少的消耗。
太平年景里也未尝不可,然先帝朝征战不休,国库捉襟见肘,确实很难再拨出这样一笔消耗。
是以先帝朝时,朝廷经反复争论,多方考量之后,颁出此令。
凡有乞者命绝于街头,只要无涉凶案,便会由京兆府官差带走,以麻风、天花一类死者等同处置,于指定处先焚烧,再将余灰残骨深埋。
这也是谢恂能有把握将这层皮蜕个干净的关键之一。
“虽然没有我爹的尸首,但我还有我爹留给我的碗。”千钟话音一扬,抬起头来,那股天无绝人之路的韧劲儿立时又回到她灵秀的眉目间。
“兄长给我讲您那《千秋英雄谱》的时候讲到过,有英雄为了保护百姓战死了,寻不得尸首,百姓就拿一些他生前用过的物件下葬,也能立个坟头,受后世香火。”
千钟说得模糊,但那书稿里写过些什么,庄和初都还记得。
“衣冠冢?”
“是!”千钟连连点头。
马车正经过一群小孩子在街边燃放的烟火,绚烂的火树银花映进来,也不及她眸中光亮万一。
千钟就这样亮闪闪地望着他问:“用那半个碗,能给我爹立个衣冠冢吗?”
若说是谢恂,庄和初觉得,连谢家祖坟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但在千钟的这段经历中,并没有什么一心盼着她早点死的谢司公,只有一个救活她、养大她,与她相依为命度过一段困苦的时光,还教了她许多道理的爹。
她想安葬的,是那一个没什么本事,但有些善心,且已死在那个遥远冬日的落魄读书人。
何况,祭奠一事,原也不尽是为了已故之人,更是为全生者一个念想。
唯有好好葬下那半只碗,她才能卸下那份本就不应由她承负的自责,更轻快地往前走。
“能。”庄和初轻一点头,“婚仪之后,他就是我的岳丈了,为岳丈安坟,原也是我分内之事。待忙完婚仪,我立刻着手去办。”
“谢谢大人!”
庄和初送千钟回到梅宅,才知姜浓遣人来递过话,说是有些明日婚仪上的事,需得请他回庄府做定夺。
“大人,裕王那边的人,来找过我了。”
姜浓带人一一交代罢几项婚仪上的事,待相关的人各自领了吩咐退下,才将这不得不请庄和初专程回来一趟的原因道出来。
“是裕王府的一位侍女,借着来替裕王查看庄府布置的由头,让我引着她在府中转了一圈,向我问了您与县主如此急着成亲的原因。我已照您预先交代下的回了她。她说日后裕王府那边的差事,都由她来与我联络。”
姜浓说着,取出一页画像。
在庄府门房当差的其中一人,也是皇城探事司第九监的,有过目便可描摹人像的本事,这画像便是那门房记下的。
一张足够称得上美貌,却也有些陌生的面孔。
“今日之前,你可曾见过此人?”庄和初浅浅蹙眉问。
姜浓也摇头,“裕王府里几位掌事的侍女,我多少都有些印象,这人并不在其中。也有可能是裕王手下训练的细作,只是乔扮成侍女。大人叮嘱过,不要去各监调消息,我便没有细查。”
庄和初点头,“她可与你说了自己的名字?”
“听音,是叫婉儿,不知是哪个字。”
庄和初将这个在皇城里几乎随处可见的名字无声地念了一念,未置可否,只敛起画像,淡声道:“不急,且静观其变吧。”
“是。”
夜已浓沉,反将这厅堂中热闹喜庆的布置衬得分外夺目。
在动身去谢府之前,他已用向品云观中报知婚事的名义,将三青与三绿一并派往蜀州,以便一路上有个照应。
只是少了两个人,再一回来,明明满目热闹,却觉得冷清了不少。
庄和初不由得摸起方才随手搁在身边案上的那包糖炒栗子。
那袋子一动,便有甜香浮荡。
姜浓奇道:“大人换了口味,喜欢吃栗子了?”
在庄府当差这些年,姜浓都没见庄和初吃过一颗栗子。
平心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