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赵亘进山(2 / 3)

透彻了?

邓紫光:那时再换不迟。

周亘眼睛滴溜一下,又到溪水中与孩子们嘻戏去了。

崔斌:这孩子是大户人家的,象女娃子。

邓紫光:的确是大户,钟鸣鼎食之家,战乱中破败,得以苟活,不幸中的万幸。

望着升起的炊烟,崔斌若有所思:愿得千家万户起炊烟,不教一人受饥寒。

邓紫光:同愿。

周亘抱着肩膀跑过来:兄长兄长,我要换衣衫。

邓紫光刚要让他自己去换,想他与溪峒里的孩子大不一样,衣衫是质地良好的丝质品,行事讲究,便为他在三棵小树上拉麻布围成小屋,让他进去更换。看着周亘瘦条的背影,真为这孩子能不能在山里生活担心。

夜间湿气很重,雾从树林间升起,衣物沾上了潮气,人们紧围着篝火,肚子饿得咕咕叫,等待许久才开饭。邓紫光他们几个对咸得发苦的咸菜、腌肉都不感兴趣,对没有多少油的野菜鱼虾汤倒是非常喜欢。

露水结在树叶上,再从树上落在人们的头上,孩子们围着火边打瞌睡。

周亘早早就困了,开始只能坐在火边伏在膝上瞌睡。邓紫光找来油布搭个遮雨蓬,垫着厚厚的禾草。周亘抱着自己的铺盖钻入邓紫光的雨棚,挨着邓紫光睡。邓紫光摸一下周亘的手有些凉意,便把自己的铺盖给他。周亘很快便卷成一团睡去。

周亘被一阵鸟鸣惊醒,大家已起来收拾行装。周亘连忙起身。没有莫月给他收拾,小双过来给他帮忙,赵亘拒绝了,他说自己的事物要自己收拾。

小双看他气鼓的样说这孩子怎么有点床气?

用过朝食,邓紫光与崔斌并马而行,看见周亘与孩子们正快步超过自己时,邓紫光叫住他说昨天你还走了不少路,今天你的脚会起泡,需要马就说一声。周亘只哎了一声。

崔斌与邓紫光在马上互相印证各自学习心得,可上山的路越陡越窄,骑马的人只能下马,牵着马走。

邓紫光抬头,看见周亘与孩子们在前面急走,象一群小猴子。邓紫光回头看看落在后面的人们。男人们挑着担子,女人们背着皮囊,额头勒着皮囊带,小双被两个女孩用布带拖着走。

爬过了隘背,队伍停下来休息,有人要开始分路行走,马匹才逐渐多出。

夜里宿营于山民草屋。洗脚时小双的脚只有几个血泡,周亘的脚布满了血泡,脚肿得厉害。邓紫光连忙找来草药给周亘敷上,没想他居然笑嘻嘻不以为然。孩子的可塑性远比大人强。

再次上路时,是沿河谷进入深山,道路没有那么崎岖,小双和一个女孩子共同骑马,由山民牵马而行。

为避免马受惊吓落入河谷。崔斌不敢在险峻狭窄着山道上骑马,只能牵马而行。邓紫光则让周亘骑在马上,自己为他牵马。

走了三天,大家已经十分疲劳,正默不作声地走着。周亘出声说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礼记上说夏人瓮葬,商人棺葬,周人墓葬。不仅仅是因为夏人会烧制瓮,商人有了刀斧伐木为棺,周人有了礼制,还因为,夏人没有床睡觉,只能象我们昨天一样蹲在火边过夜。

邓紫光想到自己守了火边过夜,不由哑然失笑,正要嘲弄周亘几句,他突然震住了。有一年与叔公们去大理国,在大山里的确见过不在床上睡的山人。问他们什么原因,他们说在床上睡的人命不长。邓紫光去看他们的床,只有木板,或者石头,没有铺盖。人一但睡上去,极易得风湿,痛心病,头痛病,晕眩病。

邓紫光疑惑的问:这不睡床上和瓮葬有什么关系?莫非先人如猴子一样蹲着过夜?

周亘:视死如生。按礼经说先人不是巢居就是穴居,所以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蹲着睡。先人去了,就按活着的模样,竖肢蹲葬。

邓紫光大为诧异,问你读过哪些书?

周亘:我哪有什么书?全是你读过的四书五经。要不是父亲管得严,我还能读些其它经史。

邓紫光:你说说人一开始选择了瓮葬这种礼制?

周亘:礼记礼运篇中说,先人从褥毛饮血,到用火为庖,不再食生,永淳人现在还在食生,噢说歪了。有了火就有了陶,这才有了瓮,所以用瓮进行竖肢蹲葬。

邓紫光:你见过这种葬法?

周亘:见了呀,老和尚死了,他们把他放进大缸里。他的模样象是在打坐。南晋州人将瓮棺藏于深山峡谷。

周亘说这种情光邓紫光早己见识过,可从未与经书关联。想到了他背得滚瓜烂熟的经书《礼记.礼运》:

“礼之初,始诸饮食。”原来从饮食上识人育人是有根据的。不光是为了个人德行培养,还是伦理秩序需要。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人之初与兽无异。

“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