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的说法不无道理,第二天,李绥绥就在工作单位里见到了相亲男,哦不,是新同事。
李绥绥的工作单位是一家规模中等的中外合资企业——濯新医疗,主营业务是智能医疗器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智能医疗器械也不断迎来革新,急需优秀人才,李绥绥准确抓住机遇,以一个应届硕士毕业生的身份,在终面里打败了九个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成功进入研发岗。
由于长久的偏见和社会的规训,这一行业很少有女生,李绥绥早在大学本科时就领受过旁人的异样眼光,随着她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那些刺耳的评价倒是越来越少,至少没人敢在她面前提了。
李绥绥入职之后,原本是跟在两个主管身后工作,常常在两个小组里奔波,两边协调,双重背锅。
今年上半年,李绥绥在一次外差任务中表现突出,得到了甲方的赏识,这才被破格升调,变成了一个独立项目组的组长,目前这个小组除了她只有两个组员,一个小张,一个小陈。
再说起“李工”这个称呼,时光倒退十几年,传统制造业里喜欢这么叫人,但放在当下,这又是高新制造业,就不兴这种说法了。
为什么单单管李绥绥叫“李工”,其实是一个乌龙事件,当李绥绥作为代表和甲方谈判时,她才思敏捷,反应极快,几乎把谈判变成辩论,甲方不由得感叹,“真不愧是理工科思维啊。”
大家听错了,还以为年长的甲方尊称年纪轻轻的李绥绥为“李工”,真是好大一个殊荣,等回到单位,口口相传,所有人都管她叫李工了。
“李工,快出来,欢迎新同事。”有人推开了门,冲李绥绥招手。
说话的人是刘主管,李绥绥入职最初跟过的主管之一,这人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一堆,比如现在,不仅进办公室不敲门,明明看见李绥绥手里画的图快要收尾,等个半分钟都不行,非要她立刻停下跟他走。
李绥绥被迫拔离工位,好险在最后一刻紧急保存了文件。
等到见到新同事,李绥绥脸上本就不多的笑意彻底淡了下去。
新同事名叫乔晟,是刚刚归国的一位留学生,他本科在国内读的数学,拿过国际赛事的奖牌,出国后同时读了精算和金融工程,怎么看都是要闯荡华尔街,没想到他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又回头报效祖国来了。
乔晟刚一回国,刚发出求职信号,就被猎头逮住,发来了众多职位,而乔晟放着那些和他履历匹配的职位不选,偏偏挑中这么个尚在发展中的企业。
最终,乔晟以“特聘设计顾问”的身份成功入职。
李绥绥左思右想,也没想明白,这特聘设计顾问是个什么意思,他要来设计什么?他能设计什么?估计连人事部门自己都没搞清楚。
比起李绥绥,乔晟的态度就要友善多了,他主动上前,和她打招呼,“好久不见。”
刘主管“哟”了一声,说道:“你们俩认识啊?”
乔晟点头,说道:“本来假期就该先见一面,不凑巧,错过了。”
李绥绥一怔,原来,乔晟就是大姨要介绍给她的那个“海归精英”,她勉强一笑,没接这话,转而问主管,“刘主管,还有事吗,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去工作了。”
刘主管赶紧拦住她,“别急别急,小李啊,你组里人手不足,办事不方便,这个乔顾问就先并入你们组吧。”
当着新职工的面,刘主管忽然想逞逞官威,口中原本的“李工”也变成“小李”了。
李绥绥摇头拒绝,“我这里人手够了,他来这边没事做。”
刘主管哈哈笑道:“新人能做什么事啊,还不都是学习,就像你当初一样,什么都不懂,全靠我带,行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刘主管执意如此,李绥绥也不想在这件事上多浪费时间,她随手给乔晟安排了一个工位,就在实习生小张的隔壁,她本人则毫不留恋地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
乔晟和李绥绥的关系并不止于大学同学,他们是恋爱未遂,分道扬镳的一对男女。
两人是在一场友谊辩论赛上认识的。
李绥绥并没有正式参加辩论队,但原定要上场比赛的室友吃坏了肚子,跑厕所跑得面无人色,根本说不了话,李绥绥临危受命,下了课就直奔会场,到了现场才拿到辩题。
辩题是:食堂该不该开发如‘草莓回锅肉’一类的创新菜式?
李绥绥是正方辩手,要论证“食堂应该大力开发创新菜式”这一观点,扪心自问,李绥绥对此是一万个不同意,但本着敬业精神,她还是积极展开了辩论。
李绥绥口才不错,是从小被亲戚们的盘问练出来的,对方越是气势汹汹,她越是气定神闲。
然而,她这一次碰到对手了,反方三辩,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踩在点上,并不咄咄逼人,却一度让李绥绥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