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锦眠走在乡间小路上,暗中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沿路看见了好几条河流。
河水清澈见底,隐约还能看清里面的鱼。
看样子这些河流都没有人刻意进行鱼类养殖,只是有一些野生的鱼类在里面自然繁衍。
鱼可是好东西呀。
路锦眠特意留了心,问李老汉:“这河里的鱼可真肥呀,是哪户人家养在这里的?”
李老汉奇怪地看她一眼,笑道:“丫头,你想吃鱼直说便是,这鱼没人养,我中午去抓几条,晚上我们就吃鱼。”
路锦眠在昨晚的晚饭里没有看见肉类,别家飘出的香气也没闻到肉味。
她本以为只是村中太穷,家家户户都很难吃上肉,自家养的鸡鸭都舍不得吃。
这类情况在现代的农村也是有的,社会再发达,穷苦人家也不会少。
路锦眠注意到李老汉家连这些常见的家禽都没有养,只养了一头老黄牛,餐桌上更是无肉可吃。
出来走了这几步,路锦眠惊讶地发现村中河流遍布,河中的野生鱼类也十分丰富。
如果实在无肉可吃,为什么不吃这些唾手可得的鱼呢?
正在此时,只听李老汉又说道:“抓一两条便够了,我不大喜欢鱼腥味。”
不喜欢吃鱼吗?
路锦眠“哦”了一声,往前疾走两步,走到和李老汉并排的位置,继续问道:“村里其他人也不喜欢鱼腥味吗?”
她问得露骨,若是其他人到此时可能已经察觉到不对了,可李老汉从小便看着路锦眠长大,对她不设防,压根没往别处想,只当她是从前被父亲保护得太好,有些不谙世事。
李老汉道:“嗐,咱们这块儿鱼太多了,谁都不稀罕这东西,便是想运到别处卖也没法弄。”
路锦眠明白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如果真像李老汉说的这样,这附近水网密布,家家户户都不稀罕吃鱼,那鱼在这里就没有市场。
毕竟鱼离了水不能活,运输过程比畜禽类麻烦得多。
搞不好这里所有地方都遍地是鱼,在农村想吃鱼随时都能抓,那就更没有必要把鱼到处运来运去了。
路锦眠目前还不能确定这片大陆有没有类似于城市之类的发达地区,也许只有在那样的地方,才会有人愿意花钱去买鱼吧。
但是很显然,那样的地方离这个小村很远,村人们每日劳作应付繁重的田赋已经很辛苦,不会再有多余的时间想其他心思。
路锦眠记得,在古代,商人地位地下,人们宁愿种地也不愿意去做生意。
对比现代,这种情况直接来了个大反转,商人们赚得盆满钵满,普通农民辛苦耕种依旧只能勉强饱腹。
可是她要是想带领村人们发家致富,最有可能的一条路径就是发展商业,这一步是逃不开的。
看来想要说服这些农民跟她一起经商,她肯定要费一番口舌了。
可见她的前进路上势必会遇到一些阻力。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若是日后有机会,还要给村里的孩子们请个教书先生才是。
在这样的封建社会,路锦眠不能明目张胆违反这个世界的法则,因为她没有能力完全改变这一切。
路锦眠想清楚这些问题,心下安定了些,身边的李老汉也在这时停下了脚步:“到啦。”
眼前的景象开阔了些,周围是大片金黄色的稻田,路锦眠粗略估计了一下,她正对着的这块地至少有五六亩。
路锦眠以前没有收割稻子的经历,不过她跟着李老汉有样学样,很快动作就逐渐熟练起来。
她不清楚稻田的具体划分范围,因此紧紧跟在李老汉身后,不随意移动位置。
李老汉下了地,手里镰刀挥舞得飞快,不一会儿就割倒了一大片。
他伸手抹一把汗水,回身时看见路锦眠动作慢吞吞的,心知这娃干不动这么重的活,于是让路锦眠歇着。
以往都是老路和李老汉一起干活,老路是个精壮的汉子,每次干完自家的活,还能帮李老汉干活。
现在老路不在了,李老汉也不舍得让老路闺女长时间干重活。
很快他割完一道,便吩咐路锦眠把割下来的稻子堆放好。
这样吃完午饭李老汉直接推着车来,就能把地上的稻子运回家去。
路锦眠自然不肯一直闲着,尽管她效率低,但是她也尽量不拖李老汉的后腿。
她把地上割过的稻子堆放整齐后,又捡起镰刀继续割。
日头越升越高,眼看着快要到中午了。
余娘子下地回来,看见李老汉和路锦眠两人还在稻田里挥汗如雨,忍不住关心了一句:“现在太热哩,回家去歇一歇再来吧。”
李老汉随口应了一声,继续埋头割了起来。
路锦眠也一言不发,努力加快速度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