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追封(过渡章)(2 / 3)

【凡帝王者必为凤君亲生】

这是开国太祖皇帝下过的圣谕,后面的几代帝王也都是这么做的。

若追封大皇女为皇太女,就意味着大皇女为太后之女,陛下亲姊。不说文臣,就是武将也不可能轻易同意废帝的庶长女成为先帝的嫡长女!

废帝当年害死先帝太后等人,是为先帝仇敌,陛下仇敌!即使大皇女再贤明正直,也不能更改她是废帝庶长女的事实。若认仇敌之女为嫡长女,先帝地下有知怕是要气得活过来!

五殿下追封大皇女为皇太女,便是有着将其认作太后之女的意思,结果被此人如此一驳,气得甩袖而去。

君臣吵了几日也不见结果,就有臣子想做和事佬,进言说两位皇女当年都是封王,陛下若觉得谥号不好便择谥重封,一样能提现陛下对两位皇女的重视之情。

两位皇女当年同时受封,大皇女当年被封为周王,二皇女被封为清河王,封号的确不怎么好。

据说因为这封号的事,二皇女还闹出过乱子,甚至说过废帝封的名号不好。

五殿下比她们更知道这其中内情,二姐当年不是因为自己清河王的封位闹,而是为着大姐的周王。

大姐为人善良正直,宽容待下,素有贤德之名,当时又是父后的“亲生女”,是嫡长女。结果及笄之年(十五岁)却没有被册太女,一直拖到了十八岁成年,才和二姐一起被册立为王。

但选的封号差强人意,秦燕楚晋,贤璟瑾翎等多得是好的封号。况且大姐为嫡长女本该册立为太女,封王而已,贵重一些又能怎么样呢?

但是废帝不愿意。

二姐和大姐一起受封,本还挺高兴的。结果一听大姐的王位,大姐还没说什么,她就差点当场暴起。如果不是大姐死死按住,估计二姐当时敢直闯皇宫责骂废帝!

事后二姐也没有消停,打塌了大半个二皇女府,当时册封的几位臣子也被套了麻袋。

后果自然是被废帝怒斥一番,且禁足。

也因为这样,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二皇女是为着自己的清河王,而不是大皇女。

五殿下现在都记得大姐当时失望却顺从地低头领旨谢恩,二姐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

她们只是三个皇女而已,如何能跟帝王抗衡?

如今她是帝王了,自然要为两位皇姐正名!

大姐贤德本就可堪太女之位,二姐有勇有谋,更是曾豪言壮志要凭军功(扶持大姐),要武安这个霸气的称号!

便是群臣反对,五殿下也不会松口,更不可能让步!

所以不出意外的,君臣再次谈崩。

臣子们不理解为什么陛下如此坚持,两位皇女当年便是才能无双,圣人转世,也早已逝世多年。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为她们做再多事也只能给活人看,死人又不能知道。

如今如此坚持又是何必?

可五殿下便是坚持着,大有着死磕到底的架势。

最后仍是不出意外的,朝臣退让了。

同意追封大皇女为太女,可归太后名下,但大皇女只能追封为隐太女,不能用慧贤二字。

大皇女生平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且并非陛下亲姊,隐太女之封已经是朝臣的最后的让步。

五殿下回去考虑了一天,在满朝文武都准备好同陛下死磕的惊心动魄中,同意了。

追封大皇女为隐太女,为先帝太后嫡长女。

大皇女的事情解决,关于二皇女的追封君臣扯皮了几次,也就同意了。

主要是因为二皇女追封为武安王,先帝名讳念安,本是要避讳先帝名字的,但五殿下一句,朕名安歌还是当初太后亲自取的,母皇一生钟爱父后,父后的意思便是母皇的意思。

既是母皇的意思,便是不用避讳。

朝臣们很想跟陛下理论这不是一回事,您为先帝太后独女,二皇女怎么能同您相较?但后来想想陛下自己都不避讳亲娘的名讳,她们也不能过于越俎代庖。

便就这样同意了。

关于先帝太后及两位皇女的事便算是解决了。

*

顾氏第八任帝王真宗顾念安,于十五岁继位,十八岁迎文氏二公子文初宁为后,次年得隐太女顾初霜,后于二十二岁得太女顾安歌。

其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呕心沥血。惜先天不足,于二十二岁后缠绵病榻,几经重病。幸太女安歌承天命所归,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监国以安四方,于十八岁时抗击匈奴,保卫国土,扬我国威。

真宗四十五岁,因病重而山陵崩殂,临终传位于太女安歌,为顾氏第九任帝王。凤后文初宁伤心欲绝,不久殉情同去,帝后合葬帝陵。

这便是史书所写顾氏第八任帝王真宗顾念安的一生。

大皇女被记于太后名下,而二皇女则被改为贤王(编纂出的真宗堂姐)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