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男人都在枣树下乘凉闲聊,见江莱走进院,江父急切地问:“今日先生可有松口?”私塾不愿意收他江莱没瞒着家里人,所以最近每日到家后江父都要问一问,比江莱本人还要着急。
“成了,明日便可进私塾。”江莱走到树下放下墩墩,他转身看向大宝二宝,这些日子不见俩人都黑了也瘦了。
大宝二宝叫了声“二叔”便也没有别的话可说。他们回来就听刘氏和李氏说了江莱读书的事。也说了二叔变化很大,伤好后没有出去混懂事了,主动去修江堤还琢磨出赚钱的吃食。
因为这个最近家里赚了些银子,但若不用供人读书,银子岂不是都攒下来了。李氏还让大宝劝劝江全和王氏。大宝知道自己左右不了爷奶的想法,尤其是关于二叔的。听说江莱要读书,大宝苦干了这么些日子拿回来的工钱都觉得不香了。
二宝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他一向话少,即便心中有不满也不会表现出来,对于江莱的变化,他只觉得怪、非常怪。
受过伤连性格乃至品行都变了,真是闻所未闻。其他人只当是江莱浪子回头。江莱能痛改前非本身就是件让家人高兴的事,又怎会细想其中的缘由。可二宝却觉得人再怎么变性情是不会有多大改变的,尤其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二宝不动声色地看了眼江莱,二叔耳朵后面三颗小痣的位置没有任何变化,所以眼前这人就是江莱没错,二宝轻轻皱了皱眉陷入深深的不解。
晚饭很丰盛,有大宝二宝从府城带回来的一块酱肉,也有自家的卤猪杂、卤鸡和卤蛋。三宝吃了一片两个哥哥带回来的据说府城很有名的酱肉,他撇撇嘴,“还没咱家的好吃。”江莱也吃了一块,味道寡淡确实不如他配料做出来的味道足。
“这味儿确实不错,难怪卖的好。”大宝也觉得自家的好吃,早知道就不买那块酱肉了,贵的很。
“那条街就属咱家生意最好,好多人都来咱家吃凉皮和卤味,走时还会带些回去。”大宝媳妇美滋滋。
“有人问我咱家凉皮是怎么做的,咋从来没吃过。那我能告诉他吗?我又不傻。”江梅很得意,最近她跟着出摊,人开朗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她看二叔顺眼了,已经好几天没怼江莱了。
“姑姑厉害。”墩墩吃的小脸油乎乎,还不忘拍小姑马屁。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大宝算了一下家里最近赚的银子竟然是他和二宝累死累活赚的几倍。猪下水以前饶是他们家也是不爱吃,主要是难收拾做出来还不好吃,今日是他长这么大吃过最好吃的猪肠子。大宝感叹:“猪下水也值钱了。”
江莱咬了一口油亮的卤蛋,“东西本身不值钱,关键是配方。江梅做的对,凉皮怎么做不要给别人说,卤料也不要给外人看,手里攥着配方这生意就一直能做下去。”
其实也不怪府城的酱肉比不过他家的猪杂,这个朝代人们常用的调味品种类并不多,怎么放也就那几个味儿。而他的配料大多是从药铺买的,总共有四十多种,光是买这些的钱就占了大头。
“小莱说的对,你们可都警醒些,千万别被人诓了。”江父警告家人。好不容易找到一条致富路,可不能让人偷了去。
夜里,李氏跟身旁的江大宝念叨:“二叔再过两年都该娶媳妇了还读什么书,我看他就是糟蹋家里的钱。”
“他的事咱们管不了,只要爷奶还在二叔想干嘛就干嘛。现在家里能赚到钱已经很好了,否则哪有钱供他糟蹋。”大宝把搭在他肚子上的小胖脚拿到一边。
墩墩砸吧砸吧嘴,翻了个身打着小呼噜继续睡,江大宝看着熟睡的儿子,“等赚到钱了,咱也让墩儿读书。”不能什么便宜都让二叔占,他儿子才是家里最小的那个,理应得到最好的,可在他爷奶心中重孙比不上小儿子。
次日,江莱拿出江母做的书包,装上他花重金购买的书以及笔墨纸,砚台还是别人送的,去了县城。江莱作为超大龄与一群小萝卜头坐在一起,说鹤立鸡群也不为过。尤其是孩子们听说他以前的事迹,都躲他远远的,江莱乐得自在,上课专心听讲,课休时专心练字。
每日只上半天,一天也学不了几个字,进度实在是太慢。《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只是启蒙,四书五经才是考试的基本科目,另外还有经史子集等。而私塾也才教到《千字文》。江莱觉得这样不行,跟着这群萝卜头学习太慢,得给自己开小灶。
可问题来了,目前先生对他还没有完全信任,让他进私塾已经很大度了,给他开小灶?难。上哪里找有学问又能教他的人呢?还有买书的银子要哪里来?买卖虽然做起来了,可短时间内也还是不够支撑他大量买书。没有新书不能吸取新知识,也就无法让赵耿年看到他的能力,也就不能用心教他。
正在江莱为买书的银子发愁,某日放学回到家,他看见二柱、三胖和狗子竟然都在自己家里。
“老大!”三人见到江莱赶紧起身叫人,语气十分热切,江莱成了受小弟崇拜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