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4 章(2 / 3)

首饰头面的。

但要论起珍贵精美来。

没有一件能和这只簪子相提并论的。

聂天枢随手从匣子里拿起簪子细细打量。

栩栩如生的莲花瓣下。

几条不规则的银色流苏随着指间微微晃动。

发出清脆的响声。

优雅而灵动。

即使以她两世的见识,也不得不承认,这支簪子确实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小月抬手打开第二个匣子。

笑着介绍道:

“这一件是锦绣千金坊的手艺,宫缎素雪留仙裙。通身的月白色,但袖口和领口都用了上好的素银线绣了双面暗纹,若是在阳光下,暗纹流动,就会有一种极为氤氲的仙气儿,奴婢给娘子换上试一试吧!”

“好。”

没有哪个女人会拒绝漂亮的衣裳。

聂天枢自然也不例外。

......

仪门处的白海棠花树下。

四贝勒胤禛负手而立,眉头微蹙。

就在刚才,他接到圣上从京城发来的紧急鸽信。

要他秘查江南反清复明。

一直以来。

前明遗留的势力。

对于大清皇室来说,一直都是心腹之患。

在许多江南汉人心中,依旧坚持夷狄之争,认为当今的皇帝是关外蛮夷。

即使大清入主中原已经这么多年,很多人依旧坚持认为“胡人无百年之运”。

认为满人皇帝无法坐稳这中原的江山。

这些年。

尤其是那些前明遗老遗少们,依旧对朱家、郑成功等反清势力寄予厚望。

出银子出人。

在南方地区暗暗反抗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

纵观整个中原王朝的李历史,大多数王朝都是由汉人建立和统治的。

在汉人的人口和文化占绝对优势的中原大地上,少数民族政权总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受到汉人的排斥,大清这个由女真人王朝亦是如此。

以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本就不易。

尽管先帝福临一直都对汉人文化非常感兴趣,酷爱书画,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统治当中。

亲政以来就努力推行汉人文化,号召满人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来消除广大汉人对清廷心理上的隔阂,安定人心,缓和满汉矛盾。

对于汉人地主的上层人物,也是极力笼络,甚至打破了满汉不婚的传统,将其第十四女建宁公主下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以示优宠。

在科举方面,先帝接受了汉官范文程等的建议,参考了明朝旧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乡试和会试,广开仕途进行八股取士,考儒家经典,大量重用汉人为官。

后来。

当今圣上继位后,也极力主张满汉一家,甚至南巡还亲自去钟山祭奠了明孝陵,对明太.祖朱元璋陵墓的隆重祭拜,不仅亲自行三跪九叩头大礼,还为明太.祖朱元璋题写了四个大字:“治隆唐宋”。

后来。

皇子们也开始入上书房,从六岁开始,不但要学习弓马骑射,更要熟读汉人典籍。

了解中原的历史谋略和王朝兴衰。

这些举动。

还是很有成效的。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汉人和满人之间的矛盾。

也使得爱新觉罗家族,得到了大部分的民心。

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虽然明朝是灭亡了,但是朱家还有很多宗室后人和民间的反清组织。

这些既得利益者,这些年仍在孜孜不倦地在底层发动反清复明,誓要将满人赶出关外。

圣上登基后。

曾经就为了一个多次打着朱三太子旗号造反的明朝余孽,气到当朝大骂要诛他全族,都不解心头之恨。

可见对于这些人的忌惮。

胤禛这些年久在京城,对于江南这边的风气没有亲身经历。

但是,他入朝听政这些年。

民间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打着反清复明的噱头,想要推翻朝廷的人确实不少。

譬如康熙元年,苏北地区就出现了打着朱三太子名号造反的,朝廷派绿营兵去镇压,把带头的人抓了,才发现其本名叫朱周祺,只是个普通的姓朱的山贼,跟前明朱慈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后来的康熙二年,常熟那边又有人冒出来自称是朱三太子,还高调地要给手下响应他的一帮人封爵,少保鳌拜出马将这些人抓住,一番审问后才发现,这个人假更离谱,甚至连朱都不姓。

康熙十二年的时候,京城西郊报国寺再次出现朱三太子聚众反清事件,领头的人叫杨起隆,还自称皇帝,建年号为广德,后来失败后连夜逃跑了。

康熙十六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