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呢?因为我的儿子?我为什么要在乎他?我都死了!”
因为狄仁杰才有了方才一问。
他本想再说两句,不过念及燕王正是胜衣之年,唯恐说多了又招惹他烦,于是见好就收,笑问道:“大王准备怎么处置这个面人?”
祾歌正翻来覆去把玩这个彩面凤凰,闻言登时陷入了沉思。
半晌,他才说:“如果不吃掉的话,会招虫子的吧?”
“会,”狄仁杰点头,“可能会招蚂蚁。”
祾歌咬着后槽牙“啧”了一声:“我今天吃了够多的点心了,现在……要吐了……”
而且,他是真的舍不得,这是他的战利品,是他第一次取得成就感的见证,就这么吃了,他还真有点舍不得。
狄仁杰趁热打铁:“日后大王长大后,肯定是要入朝参政的,下官希望大王能记住现在的感觉。”
祾歌爱不释手地把玩着他的面人,漫不经心地问:“你说我若是生在隋乱时期,能不能同当年的太宗皇帝斗个旗鼓相当?”
狄仁杰看了他一眼,腹诽道,才干上能不能斗个旗鼓相当他不知道,这“胜衣小子,气死老子”的风范,他比起太宗皇帝,的确可以算得上是青出于蓝。但是他还不能显露在脸上,只是温和地回答:“太宗皇帝之所以名垂千古,可不仅仅在于少年时的一腔热血,而是每一步都要走稳,才能达到太宗皇帝的地步。”
这时,祾歌忽然叹了口气:“王傅啊,你是不是觉得我不懂事?”
狄仁杰愣了愣,道:“下官不敢。”
“你就有。你在心里笑我,我可都听到了。”祾歌冲他龇了龇牙,“每次你在心里笑我,可都是这个表情。别以为我不知道。”
狄仁杰嘴角抽了抽。
祾歌小大人似地叹了口气:“想笑就笑吧,当心一会再憋出病来。”
狄仁杰看他那故作成熟的可爱模样,想伸手捏脸又不敢,最终还是忍不住,两个人一起笑了起来。
“明天乡绅相约来送万民伞,大王要不要一起来?”狄仁杰敛了笑,问他,“这把伞如果只让下官一人接受,下官受之有愧。”
祾歌有些意动,但还是拒绝了。他举起手中的彩面凤凰笑道:“这是给王傅的万人伞,我的万人伞已经给我了。”
狄仁杰望着他,微微笑了笑。
这师徒二人,对于“李世民”这个名字,避讳方式是不同的。狄仁杰只是臣子,自太宗年间提倡“二名不偏讳”起,他们这些为臣的,就完全不需要再单独避讳“世”字或者“民”字,只需要避讳“世民”二字连用就好。可是祾歌是太宗皇帝的直系子孙,他要对先祖的名讳严格避讳,所以他只能将“万民伞”读作“万人伞”。
不过祾歌还是想看看送万民伞到底是个什么场面。
万民伞是一把很大的伞吗?
这把伞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这其实就是两把很大的油纸伞,上面用小绸布条贴了百姓的名字,祾歌一一看过去,几乎都是“某某携全家叩首”。
他一边翻看着,一边问狄仁杰:“为什么百姓要送万人伞?”
“万民伞,其实就是百姓对于父母官的一点谢意。”狄仁杰笑吟吟地解释,“这把伞的意思就是官员像是大伞一样,守护者本地百姓,为本地百姓遮风挡雨。伞的数目不必拘泥于一把两把,百姓越是感谢你,就会给你送越多的伞。”
祾歌恋恋不舍地摸了摸那把伞。
要是属于他就好了。
狄仁杰慈爱地看着他:“大王要是喜欢,拿一把走也是可以的。”
祾歌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
他有些惆怅地说:“万人伞这么大东西,我就是拿了也藏不住,到时候怎么向太后和皇帝解释?我不拿了,就拿走大刀刘的刀作为战利品算了。”
他不能活得太高调,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要想保命,还是要低调一点。从小他就知道,基本上没有兄弟姐妹们喜欢他。
他太聪明了,六岁就通读了《孝经》和《论语》,过目不忘的能力让他学什么都易如反掌,只要给他开一个头,他就能自己举一反三摸索出来。小时候他特别享受自己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也乐于在兄弟们中间做那根标杆。
直到有一天,他的堂兄李守义将他推下了台阶。
小孩子的嫉妒往往是明晃晃的,比成人的暗中试探更为直接。
那次他摔断了腿,直到现在,到了变天的时候,伤处还会隐隐作痛。
李守义那次被罚得很惨,李守礼代替他挨了板子。
想到这里,祾歌叹了口气。李守礼也是可怜人。太后不喜欢他父亲,经常无故杖责他们,为了保护弟妹,李守礼常常自请挨板子。他有时候会瞒着太后送点药过去,但他总觉得这些事太后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他又摸了摸那把万人伞,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