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0 章(1 / 2)

又重温起了《战长沙》。

我有重温好剧的习惯,有一些剧会挑中间有趣的地方跳着看,极少有像《战长沙》这种,从头看到尾,不开倍速,中途哪怕是走开三十秒,也得按个暂停键。

我甚至记得每次重温时自己的境遇,共三次。

第一次看时,我还是个高中生。我记得当时看到湘湘和小满回到湘潭那里,两人是城里的小孩,回到乡下感觉一切都很新鲜有趣。那个时候家里甚至没装网,遇到特别想看的电视剧,我会去表哥家,让他帮我下到学习机上。记得那天我捧着学习机躺在床上,心中有些不快,想着,等会不用回学校上晚自习该多好……

第二次是失学待业阶段。第一次观看时好歹还有个“高中生”的社会角色,时过境迁,这次重温时,我是个大学毕业的“家里蹲”青年——在家全职考研的无业游民。心中郁郁、焦虑沮丧、茫然无力。时而觉得生活充满希望,时而又感觉糟糕透顶,两种极端的心情在反复横跳。每天枯坐在课桌前,看书、背书、做题,看着夜幕一点点降临,一天又这么过去了,心想这跟我之前畅想的这个年纪的生活,相去甚远。

第三次,也就是现在。生活不算好也不算坏。没有第一次看剧时,学校严格地管束;也不是第二阶段,没有组织,看似无比自由,没有束缚,实则如困兽般,正在勉力挣扎。现在的我,有幸走进了围城,在里面跌跌撞撞,努力找寻自己的研究方向。

如此看来,每次重温都是心情不太好的样子。但我敢肯定这只是个巧合。

每每看这部剧时,都是要下点决心的,而不是想看就打开,我想我是如此的。

因为知道故事讲的什么,知道每个人的结局……毫不夸张地说,自打开第一集起,我就在流泪——或是无声的,或是切切实实哭出声的。看这部剧到了只要我想,随时随地都能落泪的程度。

哎,战争的残酷,岂是只言片语可以说清的。这部剧的拍摄视角就很好,如果比作一篇论文选题的话,它将会是一篇“小问题、大意义”的优秀论文。

遇上这部好剧是个偶然。

剧播出的时候,完全不知道。2015年的暑假迷上了《花千骨》,当时比较喜欢霍建华,所以就把他的很多之前的剧翻出来看,《战长沙》就是其中一部。

说实话,本是冲着他去看的,但他的戏份并不多,看下来他出场的时间肯定比不过小满,甚至我怀疑可能连姐夫的时长都不如。

放在现在,估计有一场番位之争的腥风血雨了,不过追过剧的肯定知道,男主的戏份并没有削减,故事主要是讲胡家在战争中的兴衰。饶是胡家这种过得相当不错的家庭在抗日战争中,都岌岌可危,更不要说普通的老百姓了。

我想如果我是编剧的话,也会选取这样一个视角。如果我选一个很穷苦的家庭作为切入点,那一定会有人说,他这种惨没什么,还有比这个更惨的;但选胡家展开讲,那观众一定会想,家境这么好的人家,在无情的战火中都落得个如此惨烈的下场,那其他人呢?

只会惨上加惨。

胡湘湘这种背景放在现代,那该是个多么活泼、幸福、自由自在的女孩子,我常常觉得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太弱了,所以总是给自己疯狂洗脑,要自强啊,要赶紧长大啊。我除了父母可以依靠,别无他人。

湘湘恰恰相反,她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有有主见、明事理的奶奶,宠爱自己的父母,温柔善良的姐姐,整体吵吵闹闹、实则感情最好的弟弟胡小满。她姐夫(全剧我的最爱)是长沙有名的地头蛇,十分有赚钱的头脑,情商高,官场上左右逢源。更要命的是,别看他亦正亦邪的,可他对胡家真是没得说——因为特别爱姐姐,所以把爱屋及乌发挥到了极致。胡家一大家子的事,基本上被他全部包揽了。她老公顾清明就更不用说了,典型的高干子弟,却没有那类人的纨绔。也是胡家又一得力的女婿。

是的,尤其是当代,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自立自强,三观很正。湘湘本人也是很优秀的,但是一个人的优秀辅之以一定的“关系”,岂不是事半功倍。

我们不一定需要依靠那些“关系”,但是我想“有关系”和自身优秀、强大是不冲突的。

观剧时,我常常在“治愈”和“致郁”中反复横跳。一方面,看到这部剧时,我会想人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无限可能,结合我生活中的那些烦恼,根本不算什么。一方面回到剧本身,又觉得太压抑了,剧里的天空永远都是灰色,本该幸福美满的一大家子,最后就剩下两个人。世界上最好的姐夫,他不该死的!该死的是鸠占鹊巢的小日本!

剧中全员演技在线,没有一个拉胯的,导演团队是著名的山影。导演孔笙是真的牛逼,镜头的艺术,让我一个门外汉都get到一些,有几个画面就像烙进我脑子般,久久难忘。

最后私心再说一句,那时的杨紫好美,演技好好哦。现在的她确实越来越精致了,但跟当时的她却感觉不像一个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